<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今年618天貓取消預售 用了10余年的規則為啥突然沒了

    原標題:海量財經丨今年618天貓取消預售 用了10余年的規則為啥突然沒了?

    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報道

    5月6日,海報新聞記者從天貓方面獲悉,隨著2024年618大促的臨近,淘天集團在商家大會上宣布了一系列規則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取消了沿用十余年之久的預售機制。如此一來,今年618變得簡單了很多,取消預售后,今年天貓618共有兩波現貨售賣期,第一波自5月20日晚8點開始,第二波自5月31日晚8點開始。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天貓率先開啟了預售,預售模式下,商家降低了成本,電商平臺提前搶到了消費者,因此之后大部分電商平臺都開始采用預售模式,直至現在。

    為何要做預售?

    其實,在天貓2012年將預售機制引入到電商大促前,預售一直是房地產行業的主要銷售模式之一,而房產預售的主要目的,是為房地產開發增加經營進項,從而降低開發商的資金使用成本。

    天貓將這種玩法引入到電商后,也帶來了一個三贏的局面:品牌有了更多的“大定”訂單,可以明確周期產量,避免庫存積壓,還能通過部分讓利拉動更多的“大定”訂單;消費者被這種新鮮玩法吸引,同時還能以更低價格購買新品;天貓不僅通過預售提前拉動GMV增長,更將消費者捆綁在了自己平臺上。如此一來,當正式開啟消費者交尾款時,或許會在平臺再次選購一波“現貨”。

    那么,今年“618”淘寶為何選擇取消預售機制呢?

    其實,近些年的預售機制讓很多消費者表示“苦不堪言”。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預售相關的投訴超過8萬條,有網友反映:說好的是現貨,下單后就變成了預售,發貨時間也從最初的10天變成30天乃至45天;還有網友投訴,購買了預售商品,但直到預售期過去都沒有發貨。同時,預售商品退款難也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按照規定,預售交付的定金不可退,想要退定金的消費者,需要先付尾款再退貨,但若是忘記付尾款,就只能自認倒霉。

    此外,近兩年,預售價比直接買還貴也多次引發討論。有不少消費者發現,有的商品預售價高于現售價。商家稱預售可以優惠500元的電子產品,現貨上架后卻優惠了700元,比預售還便宜了200元;一件大衣,預售總價比后期直播間的現貨價還貴了100元。

    2021年雙11期間,中消協網站發布《2021“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中提到,有消費者稱,“雙11”預售期間,該店在直播間承諾滿2000元減400元是最大優惠力度,疊加平臺官方優惠,總共是滿2000元減700元。在11月1日零點付清尾款后,11月2日該店又放出1萬張疊滿2000元減900元的券,不用付定金也不用搶,比預售還便宜了200元。

    面對品牌商家們越來越多的“花招”,消費者們對預售的熱情也逐年降低。不少網友都紛紛在網上吐槽:“都被預售給騙了,提前付款的都被當韭菜割了。”

    同時,再加上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進軍電商,頭部電商平臺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2023年第三季度,淘天集團實現營收1290.7億元,同比增長僅為2%,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零售商業營收增速放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電商賽道的選手越來越多,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面對這種情況,各大頭部電商平臺已經開始了變革,取消“618”預售或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整個電商行業而言,消費者從購買習慣到消費理念都已經發生了轉變,唯一不變的只有對低價的追求。預售制的誕生,本就是消費市場處于快速上升期時,平臺為自身以及商家、消費者設計出的促銷工具,而當市場失去快速增長的動力時,預售制顯然已經不再適用了。

    [來源:海報新聞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5/07 15:16
    · 來源 ·
    海報新聞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