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抵達南極大陸冰蓋 “雪龍2”號破冰三板斧了解一下

    原標題:抵達南極大陸冰蓋!“雪龍2”號的破冰“三板斧”了解一下

    執行我國第41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科考船,目前已經抵達南極大陸冰蓋。“雪龍2”號正在執行破冰任務,帶領“雪龍”號一起前往中國南極中山站的指定卸貨地點。走近“雪龍2”號,全方位感受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的獨特之處。

    “雪龍2”號抵達南極大陸冰蓋 執行破冰任務

    “雪龍2”號作為極地科考破冰船,這里面涉及三個關鍵詞,極地、科考和破冰。眾所周知,極地就是專門用于南北極考察。而說到科考,“雪龍2”無論從船體設計還是設備裝備,都充分考慮了現代極地科考的需求。

    說到“雪龍2”號的科考能力,要先從結構設計說起。“雪龍2”號在船首設置了一個白色的桅桿,看似普通,實際上還有很大的科學觀測用途。

    “雪龍2”號實驗師 裴佳豪:我們在科學桅上安裝了一套“海 冰 氣”界面的湍流通量設備,就是去測量海氣界面的物質交換、能量交換,主要是水汽、二氧化碳,還有甲烷??梢愿由钊氲亓私獯髿獾倪\動,進行氣候的預測。

    在“雪龍2”號的船底下面,還有一個獨特設計——箱型龍骨。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簡單地講,就是我們在船底部,設置的一個大概60厘米的突出結構,在冰區航行的時候,對水下的一些探頭和傳感器進行保護,減少海冰對這些探頭的沖撞。第二方面就是我們船舶在航行的時候,船底會產生大量的氣泡,有了箱型龍骨,我們就可以屏蔽掉大部分氣泡的影響,提高這些探頭和傳感器的數據質量。

    在船尾,約600平方米的開放式作業甲板,不同規格的吊車,可以滿足設備收放和拖網作業。甲板上的8個標準集裝箱位,還可以用作集裝箱實驗室。

    在船尾右舷是科考集中控制室,可以用于科考絞車、科考收放設備、水下設備等的集中操控和協同作業。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雪龍2”號作為科考船,專門設有第一、第二通用實驗室、物理實驗室、低溫實驗室等580多平方米的實驗空間,當科考作業的時候,隊員們取樣回來,第一時間就可以在這里完成初步的樣本檢測和處理。

    “雪龍2”號實驗師 裴佳豪:通二實驗室主要是用來做生物和化學實驗,這是我們的恒溫振蕩器,也叫做搖床,它是用來培養微生物的。這里是烘箱和恒溫培養器,超凈工作臺是微生物專業常會用到的一個設備??梢灾未蟛糠稚锖突瘜W的一些實驗。大洋作業期間,這里就會絡繹不絕,晝夜都會有人在處理樣本。

    據了解,雪龍2號搭載的科考調查設備幾乎覆蓋所有的海洋調查項目,現在可以完成很多以往無法完成的科考作業。

    “雪龍2”號實現船舶和科考智能化運行

    “雪龍2”號不但為極地科考量身打造了眾多現代化的設備,同時還擁有大量的智能化裝備,是一條非常“聰明”的科考船。這些智能化裝備在“硬件”和“軟件”上共同發力,相互配合,能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

    在駕駛臺,不僅可以監控全船自身的狀態,在航行方面,除了常規的導航設備外,還有冰雷達、應力監測系統、綜合報警系統,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的配合下,可以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雪龍2號的智能化水平是非常高的,它是中國第一艘拿到了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實驗室三個船級社智能符號的船舶。這條船的船體裝載了200多個船體應力監測的傳感器。在智能機艙方面,上千個傳感器遍布所有區域和設備,如果出現了異常,它都會發出精準的報警,可以高效地找到相關負責人進行排查或者檢修。

    在駕駛臺,記者還看到了一套智能化的操控臺,船長說,這是動力定位系統,它可以讓船完成更精細化的作業。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通過風速和流速的傳感器的信息,自動計算,控制船舶。最簡單的,可以讓船在海上定到一個位置不動,它的精度可以達到1米以內。比如水下機器人的作業等等,都需要船舶有一個非常高的精度,才能夠完成這些項目。

    不僅如此,船上的智能實驗室配備了科考設備運行監控系統和科考協同系統,可以實時監控科考設備的運行狀態,還能合理規劃科考作業時間。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像我們所有大型的科考支撐設備,智能化程度也非常高,都是遙控的,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指揮和操作。這些先進的設計,大大提升了我國在極地海域的科考能力和科考安全性。

    “雪龍2”號的獨特“月池”設計

    在“雪龍2”號上,有一個特殊的車間,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月池”。什么是“月池”?它是用來做什么的?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在“雪龍2”號的舯部,也可以說是在船的肚子里,有這樣一個非常寬敞的空間,這就是“雪龍2”號的月池車間。在這個車間,藏了一個約3米見方的“洞”。在船上開洞,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其實它是一個豎狀井道,通過這個井道,可以向下直接進入大海,而這個“洞”有個好聽的名字,就是月池。

    為什么叫做月池?船長告訴記者,月池的最初設計是個圓形井道,當潛水員通過井道進行水下作業時,向上看,井道就像月亮一樣。而在船里看這個井道,又很像一個小水池,所以名字就叫做月池了。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月池簡單來講,是方便我們下放和回收設備用的。是一個非常棒的一個設計。月池系統是有一個施放軌道的,設備在施放和回收的時候,即使再大風浪,它也不會擺幅特別大,提高了我們作業的安全性,還有提高了對環境的適應性,以往很多我們沒法開展作業的密集冰區,現在都可以開展作業,對我們來說幫助是非常大的。

    問題來了,月池會漏水嗎?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因為月池的下蓋是向外打開的,用之前把水先打進來,和外面的水平面是一致之后,下蓋才能打開,這樣它就沒有壓力了。等作業結束之后,我們會把下蓋合上,把水抽干,水的壓強會讓月池的下蓋越壓越緊,所以它不會漏水,是利用海水的反向壓強。

    當然,月池車間不止月池一個功能。頂部有一臺具有回轉和伸縮變幅功能的行車綜合吊,溫鹽深采水器的鋼纜長達1萬米,可以滿足設備轉運、舷外水文生物、物理海洋多參數理化數據采集與探測系統等作業需求。

    “雪龍2”號實驗師 裴佳豪:常規情況下,我們會把舷側門打開,把行車吊推出去,把CTD(溫鹽深采水器)或者是垂直網吊到海里,進行采樣。

    “雪龍2”號的破冰“三板斧”

    破冰,是“雪龍2”號的關鍵詞之一,顧名思義就是要能在冰區破冰航行。自從在11月24日進入冰區后,“雪龍2”的破冰能力開始逐漸顯現。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我們跟隨“雪龍2”號來到了南緯65度左右,浮冰越來越多,這個“轟轟”聲就是“雪龍2”撞擊浮冰的聲音,同時伴隨的還有船身輕微的抖動。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我們現在正在中山站外圍的浮冰區航行,現在大概冰的密集度是5到6成,偶爾能到8到9成,冰厚大概1.5米左右。我們現在屬于一個連續航行的狀態,正在給“雪龍”號引航。船速現在大概九節左右。因為現在冰的密集度并不高,冰厚還可以,比較容易的。

    “雪龍2”破冰方式一:連續破冰

    船長告訴記者,“雪龍2”的船體強度達到PC3級,它能以每小時2到3海里的船速,連續破1.5米的冰加0.2米積雪,填補了我國極地考察重大裝備的空白。像剛才船長說的,就是“雪龍2”號的破冰方式之一——連續破冰。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我們船頭是一個冰刀的結構,沒有一般商船的突出的球鼻艏,這種結構可以讓船更容易地進行破冰的航行。

    “雪龍2”破冰方式二:沖撞式破冰

    當冰層厚度超過1.5米時,“雪龍2”的辦法就比較直接了。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如果超過了1.5米,達到2到3米的話,可能“雪龍2”號就要沖撞式破冰。后退2到3個船身,然后再加速向前沖擊,保持一個前進的狀態。

    為了進行沖撞式破冰,船頭水下部分是一個約20度的銳角,它能幫助船體沖上冰層,借助自重和動能將冰層壓碎。如果重量還不夠,那么雪龍2號還可以將數百噸海水注入船內水艙,進一步增大重量。

    當然,這樣的暴力撞擊只有一身真正的鋼筋鐵骨才能承受,所以,“雪龍2”號的船身不僅擁有排布更密的橫骨,還裝備了更高強度的低溫特種鋼,以及抵抗冰雪的特殊涂料等等。

    “雪龍2”破冰方式三:艉向破冰

    在南極,海冰的情況多種多樣,最硬的骨頭要數橫亙在船前的一條條的冰脊,它由浮冰擠壓而成,松散的結構容易把船卡住,令其難以脫身。無論是連續破冰還是沖撞式破冰,都屬于艏向破冰,也就是向前開。為了應對冰脊的復雜情況,“雪龍2”號特別裝備了一個王牌“殺手锏”,這就是破冰的第三種方式。

    “雪龍2”號船長 肖志民:“雪龍2”號的船尾是經過加強的,在設計上是比較平滑的一個設計。當艉向破冰的時候,船尾會把艉部的海冰壓碎,螺旋槳會將壓碎的海冰排到前面去,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成艉向破冰,一邊破冰一邊向后退。

    為了實現艉向破冰,船尾下方有兩臺能夠360度轉動的吊艙推進器,就是它底部高速旋轉的螺旋槳像破冰機一樣,把海面下的冰脊削碎,并形成抽吸作用,實現上下夾擊。這也讓“雪龍2”號成了全球第一艘采用船尾、船首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也是目前我國最強的極地科考破冰船。

    “雪龍2”號后續將前往秦嶺站 繼續科考任務

    在完成破冰后,“雪龍2”號將和“雪龍”號一起前往中國南極中山站的指定卸貨地點,接下來,還將前往今年正式開站的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繼續執行考察任務。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2/12 08:30
    ·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