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藍海101”號返回青島 171種大洋漁業樣品移交國家

    原標題:“藍海101”號完成任務返回青島!171種大洋漁業樣品移交“國家資源庫”保藏

    2月1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簡稱“黃海所”)“藍海101”號漁業科學調查船完成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任務,返回國家深?;毓芾碇行拇a頭。

    這是“藍海101”號繼2024年完成我國首次中西印度洋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后,再次圓滿完成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任務,獲取了大量寶貴的海洋生物資源與漁場環境樣品數據,進一步掌握了中西印度洋漁業資源結構與分布特征,將為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我國參與國際漁業治理提供支撐。

    一米多長的條紋四鰭旗魚,二百多斤重的大眼金槍魚,僅幾十厘米的凹尾長鰭烏魴……在當日舉行的返航儀式上,集中展示了本航次采集的19種代表性大洋漁業生物樣品,并進行了樣品交接,率先移交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庫保藏。

    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目前建成的設施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漁業種質資源庫。為推進資源庫建設,黃海所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利用重大科研項目收集保藏漁業生物種質資源。2024年,“藍海101”號完成首次中西印度洋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該航次為資源庫提供了大洋漁業生物樣品29種、150余尾。

    據本航次首席科學家、黃海所副研究員吳強介紹,本航次共采集到漁業生物220余種,將為資源庫提供大洋漁業生物樣品171種、1500余尾。后續,資源庫將組織研究人員從細胞、基因、微生物、標本等方面進行樣品保存、共享和利用,實現樣品價值的最大化。

    漁業資源是人類優質蛋白可持續供給的重要來源。積極開展大洋公海漁業資源科學評估調查,對大洋漁業資源研究、指導遠洋漁業生產、支撐國際漁業管理、促進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遠洋漁業發展40周年。新的歷史方位要求我們更加積極有為地加強科技投入、參與全球海洋生物資源科學利用與國際管理。‘藍海101’號遠赴印度洋執行科學調查任務,正是這一歷史使命的體現。”黃海所黨委書記趙憲勇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文 韓星/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2/19 08:41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