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嫦娥六號月背樣品新發現 可驗證月球巖漿洋假說

    原標題:新華鮮報丨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又有新發現!為驗證月球巖漿洋假說補上月背“拼圖”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題: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又有新發現!為驗證月球巖漿洋假說補上月背“拼圖”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劉禎

    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又有新發現!

    由國家航天局組織的聯合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嫦娥六號月背樣品中的玄武巖,驗證了全月尺度月球巖漿洋假說,并提出形成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擊可能改造了該區域的早期月幔,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

    相關論文2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該期刊審稿人評價:“該手稿報道了來自嫦娥六號樣品的一些首批科學數據,這些來自月背的樣品非常重要且有趣。樣品的極端新穎性及其對我們認識月球的影響,使這些成果值得發表。”

    打破僵局!月球巖漿洋假說第一次有了“背面”證據——

    論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車曉超介紹,月球巖漿洋假說最早提出于1970年,是月球起源與演化的一個重要假說。

    該假說提出,月球形成之初,曾呈現為全月范圍的巖漿海洋。隨著巖漿洋冷卻結晶,較輕的礦物上浮形成月殼,較重的礦物下沉形成月幔,殘余熔體形成月殼和月幔間的克里普物質層。

    以往對月球正面樣品的研究支持這一假說,而后期基于月球隕石、遙感觀測等的研究發現,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演化不完全一致,月球巖漿洋假說受到質疑。

    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回的首份月背樣品,終于打破僵局。

    撥開迷霧!來自月背的玄武巖成為突破關鍵——

    “玄武巖是月幔巖漿上涌并噴發到月表冷卻形成的,能夠為研究月球巖漿演化提供直接證據。”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龍濤說。

    研究團隊對嫦娥六號月背樣品進行分析發現,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質層,且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樣品中玄武巖成分相似,表明月球形成初期應存在全月尺度的巖漿洋。

    此外,同位素定年結果顯示,本次研究樣品中玄武巖的主體形成年齡為28.23億年,為月球背面晚期火山活動提供關鍵年代學證據。

    巨大撞擊!或許導致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不同表情”——

    對月背玄武巖中鉛同位素的研究還揭示,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巖漿洋結晶后的演化過程存在差異。而大型撞擊會使月球鉛同位素組成產生變化,研究團隊由此判斷,形成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擊,可能改造了該區域月幔的物理化學性質,導致如今月球正面和背面呈現出顯著的差異。

    下一步,研究團隊還將開展月球與太陽系早期撞擊事件和月球深部物質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離子探針中心名譽主任劉敦一說,關于月球起源,有一種假說稱,月球是早期地球受到行星尺度撞擊后分離的碎塊凝聚形成,沒有經歷過板塊運動、風化等改造,能記錄自其形成以來的完整演化歷史。相關研究可以為月球、地球甚至太陽系的早期演化的研究提供線索,為世界帶來更多新知。

    [來源:新華社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2/28 08:35
    · 來源 ·
    新華社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