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人形機器人臨近量產節點 供應鏈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原標題:人形機器人臨近量產節點 供應鏈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本報記者 何文英

    3月10日,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元”)宣布其通用具身機器人累計下線突破1000臺。3月14日,智元還將主辦“1+4智元啟元大模型”暨靈犀X2具身智能機器人線下(珠海)發布會。這一系列動作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市場對人形機器人臨近量產節點充滿期待。

    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智元成功下線1000臺機器人,表明其在技術研發、生產工藝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已經達到了規?;a的水平,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階段走向商業化應用的突破。這一消息有助于提振整個機器人行業的信心,將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加速產業技術創新和升級。”

    政策與技術共振

    技術方面,國產人形機器人持續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1月份,智元在長沙舉行了靈犀X1人形機器人套餐交付儀式,成功批量交付靈犀X1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3月10日,智元又正式發布了具身智能大模型GO-1,賦能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實現自主決策。

    另據了解,近段時間以來,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密集公布了機器人相關專利及崗位招聘,預計3月份至4月份將展示公司的最新進展,并逐步落地生產線;小鵬機器人已在廣州工廠投入使用,并計劃2026年實現L3的量產。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也相繼發布了機器人產品的最新進展。

    在技術不斷成熟的前提下,頂層設計為人形機器人加速量產進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3月份,“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另據統計,目前國內明確提出發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超過20個,僅深圳就有5.11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

    開源證券發布研報稱,2025年至2026年國內外人形機器人在量產方面有望超預期。萬聯證券發布研報稱,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有望迎來技術突破與量產落地的雙重驅動,智元GO-1大模型的開源生態與泛化能力將為行業注入新動能。

    上市公司深度參與

    高盛集團(GoldmanSachs)最新發布的機器人行業報告顯示,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80億美元,供應鏈企業將率先受益。目前,多家A股公司在人形機器人的核心供應鏈中已形成先發優勢,提前搶占行業制高點。

    宇環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已與相關的減速機行業企業形成業務合作關系,公司拉床系列產品在行星減速機零部件的加工領域已實現交付。”

    藍思科技作為智元的核心供應商,深度參與了靈犀X1機器人的關節模組、DCU控制器、夾爪等核心部件的生產組裝與測試控制。據了解,公司可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從設計到量產的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務,目前公司已先后與國內及北美頭部人形機器人公司開展了合作,并建立了專門團隊以研發人形機器人關節、靈巧手、軀干、頭部殼體、表情面罩等模組及整機組裝。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披露了自身布局人形機器人的相關進展。例如,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軟通天擎機器人公司于1月份發布了首款交互與教育雙足機器人天鶴C1;寧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已有小批量人形機器人產品送樣測試;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了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研發團隊,主動對接市場上各類機器人客戶。

    人形機器人的量產突破與技術創新,不僅為國產人形機器人行業樹立了標桿,更為A股供應鏈企業打開成長空間。張新原認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將直接帶動其零部件供應商的訂單增長。同時,供應鏈企業可能會與頭部機器人生產企業展開更深入的技術合作,共同研發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零部件,推動供應鏈技術的升級。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13 09:39
    · 來源 ·
    證券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