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25日訊 “孤獨不需要慰藉,因為孤獨本身即是慰藉。”10月22日,著名翻譯家、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少華攜新作《小孤獨》做客青島方所。聊寫作、談文字、說創作,身體不再年輕的林少華在內心世界里仍是一位年輕人,他談及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緣分,與讀者分享對方塊字的敬畏之心,他希望以“小孤獨”一掃現代人的“城市病”。信網(熱線0532-80889431)了解到,除了新作《小孤獨》,今年年底林少華最新翻譯的村上春樹的著作《刺殺騎士團長》也將出版發行。
談孤獨:“小孤獨”是個人的喜怒哀樂
“鴻聲里的大孤獨,更要品嘗‘失去女人的男人們’的小孤獨……幸也罷,不幸也罷,反正這大約是我們的宿命,誰都奈何不得,全然奈何不得。”這是林少華在《小孤獨》里的一段話。孤獨是一種情感和感受,也有大有小。在林少華看來,“大孤獨”是一種士子的家國情懷與曠世情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而“小孤獨”則同“小確幸”一樣,更多的是個人的喜怒哀樂??稍诋斚律鐣?ldquo;小孤獨”似乎又被疏離之態,一聲鳥鳴、一縷夕陽在很多時候都難以喚起人的感動,林少華希望以“小孤獨”之意醫治好人們的“城市病”。
“孤獨無需慰藉,因為孤獨本身即是慰藉。”林少華本身也是個不喜歡熱鬧的人,如果一整天的時間沒有電話和敲門聲,他會覺得這是美妙的一天。
談文字:文字是舞動的、喘息的精靈
這本《小孤獨》是林少華十五年來在報刊專欄中發表作品的集合,從上千篇作品中選擇數十篇集結出版,林少華最偏愛的還是寫“孤獨”的一篇。
“想要打動別人,必須要先打動自己。”林少華對文字的表達是挑剔的,作為一名大學教授,他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態度對待古老的方塊字。在林少華的心里,文字是舞動的、有喘息的精靈。在電子設備快速發展的今天,林少華依舊保留著用自來水筆在稿紙上寫作的習慣,每一篇文字都經過了反復修改,甚至在家人幫忙錄入電腦后仍要再次修改。 “在面對稿紙、拿起筆的時候,是沒有其他想法的。我不欣賞玩文字的態度,文字怎么能是玩的呢?”對待文字,林少華始終秉持一顆敬畏之心。
談村上春樹:我們是有共鳴和默契的
面對著林少華,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因為林少華,更多的國內讀者認識了這位勤奮的日本作家。但在提到村上春樹的時候,諾獎“陪跑”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林少華說,村上春樹本人對與諾獎擦肩而過并沒有感到特別多的遺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不希望得獎的。“村上春樹也是一個孤獨的人,他說如果得獎就會破壞生活的匿名性,原來的生活秩序會被打破。”如今的春上村樹依舊過著“我,妻子,一只貓,三個一起生活”的日子,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天還堅持跑步和寫作。
說到與村上春樹的緣分,林少華說他們兩個人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在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感受上有著默契和共鳴。村上春樹持續地為個人尊嚴的確立而呼吁,通過文學彰顯個人主體性。“我們都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一種漠然的態度,用村上春樹的話說就是‘別人怎么看我,是他的問題’。”
除了相同的價值觀,村上春樹寫作的筆調文體也是吸引林少華的因素之一。“他的文字簡潔、幽默,意在言外,可以讓人去體會。”林少華說,想要翻譯得順暢,不僅要有語言文字上的對接,而且還有有氣質上的對接和靈魂相通。
2017年年底,林少華最新的翻譯作品《刺殺騎士團長》將與讀者見面,這部50萬字的作品算得上是村上春樹的“大部頭”了,整整一個暑假林少華都在鄉下閉關翻譯,希望能夠帶給讀者美好的閱讀體驗。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圖片 姚雷鳴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