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土演藝IP的本手與妙手
暑期臨近,青島劇院演出市場迎來一波熱潮。這其中既有“冰雪女王”“奧特曼”等主打兒童市場的演出,也有開心麻花喜劇、《光輝歲月·致敬黃家駒巡回演唱會》等大型演出。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土IP、本土精品數量明顯增多,青島交響樂團《琴島暢想》、青島市話劇院《孫小圣大鬧天宮》、青島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神雕俠侶交響樂》等演出即將與觀眾見面,而獲得眾多獎項的《馬向陽下鄉記》《國·家》等作品也將在下半年安排巡演。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優質演出項目稀缺,成為各家劇院爭搶的對象,這也使得本土院團加強創作。而青島在打造本土優質演出項目方面有著突出優勢,這也使得下半年精品演出呈現升溫之勢,各家劇院亮點不斷。
有業內人士認為,青島本土文化演出一度“藝術水平相當高,商業運營欠火候”。集中優勢創作力量,打造藝術精品,這可以看作是“本手”,而如何從觀眾消費角度出發,從經營創新出發,打造能持續實現票房收益、市場價值的項目,這才是“妙手”。劇院演出行業近年來風云變幻,以往的“劇團排什么,劇院演什么”已經進階為“劇目采購、劇目訂制”模式,如何在保證本手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妙手,如何讓好的作品與好的經營相匹配,如何從創作源頭就開始啟用市場思維,這應該是劇院演出鏈條各環節爭相解答的問題。
從游覽地到承載地
從劇本到舞臺,精心打磨一出好戲,是話劇工作者的“本手”。把戲與城市文化結合,匹配城市的人文格調和藝術資源,是成就戲劇演出的“妙手”。從烏鎮戲劇節、阿那亞戲劇節到大涼山戲劇節,近年來戲劇與自然、人文、商業結合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6月17日,首屆“光影市南 劇有魅力”戲劇季在“青島遇見米蘭”拉開帷幕,近年來在青島年輕人中人氣頗高的話劇《熬過與世界周旋的日子》成為戲劇季的開幕劇目,接下來其他多部戲劇將在1907光影俱樂部、廣德里1898、郭沫若故居、比利時文化體驗館、太平角18號藝術中心等“老院子”上演。作為本屆戲劇季的主辦方之一,市南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雪表示,戲劇季沒有放在傳統的舞臺上,而是在新興的戲劇空間來演,為的是豐富觀劇形式和觀感,同時本著文旅融合的大方向,把更多的戲劇場景推向觀眾,讓大家在美好的場景里欣賞高水平藝術,也在欣賞戲劇的同時沉浸于青島美好的景色。
隨著大型劇院的興起,全國演藝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上海“亞洲大廈”兩年來成為新的文化地標,一棟寫字樓里容納了16個演藝新空間,一個逐層生長的戲劇街區吸引全國劇迷拖著行李箱造訪,形成了一個“垂直百老匯”。而青島市南區拿出4個具有歷史人文積淀的老院子進行戲劇文化灌注,化垂直為扁平,把免費觀賞的建筑院落變成了讓人駐足的藝術街區,把游覽目的地變成了戲劇藝術的承載地。李雪表示:“青島正在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不僅需要形式的更新,也需要文化藝術的創新,把文化藝術與城市更緊密、更深入地結合,所以我們選擇了一種‘在院子里面演戲劇’的形式。在傳統的旅游方式過程中,大家走一走看一看戲劇。‘光影市南 劇有魅力’不僅讓觀眾‘看到’,而且提高大家的感受度。青島有那么豐富的自然風光資源、優秀歷史建筑資源,我們要把這些資源更深度地展現給觀眾。”
一個城市的文化氣場不只靠引進,還要靠自我生成。演出界人士表示,青島觀眾非常內行,即便對某一領域不熟悉,也很容易找到藝術見解很高的“熟人”,因而本地演出市場很難“隨大流”,外地熱門演出放到青島也不一定適用。這就要求演出策劃者充分理解青島特色、青島立場。“光影市南 劇有魅力”的創新,讓老建筑與脫口秀、情景喜劇等表演藝術也有巨大的結合空間。李雪介紹:“市南區有宋春舫故居這樣的戲劇文化資源,太平角八大關更是著名的影視取景地,中山路中國電影院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商業電影院,1907光影俱樂部也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商業電影院。借助影視、戲劇文化基礎,我們可以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解市南區的文化資源,感受市南的人文風情。”
交響樂創新,武俠玩起來
上次在青島嘗試玩武俠交響樂的是譚盾——2020年譚盾在西海岸新區策劃了海上實景視覺音樂《武俠·復活》。今年暑期,指揮徐東曉和青島市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策劃了《神雕俠侶音樂會》,邀請女演員賀金擔任“說書人”,一邊演奏交響樂一邊講述楊過、小龍女縱橫江湖的故事。6月17日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在城陽大劇院首演,接下來還將赴膠州演出。對于熟悉浪漫派、德奧學派等交響樂作品的青島樂迷來說,聽一場武俠主題音樂會頗為新鮮;而對于一個每年有上百場交響樂演出的青島市場來說,一場緊貼市民口味的交響樂音樂會也難能可貴。高冷的交響樂遇見鮮活的武俠,城陽大劇院進一步抓住了劉亦菲版小龍女的宣傳點,把這場《神雕俠侶》主題音樂會打造成一個頗具時尚熱度的話題。
《神雕俠侶交響曲》由作曲家阿鏜創作完成,分為“反出道觀”“古墓師徒”“俠之大者”“黯然銷魂”“海濤練劍”“情是何物”“群英賀壽”“谷底重逢”八個章節。徐東曉與阿鏜是藝術至交,也是作曲家認定的權威演繹者。阿鏜的藝術手法比較傳統,旋律與金庸作品的情節非常貼合,是一字一頓的打擊樂節奏。講述人賀金的“戲份”較重,她會點出楊過、小龍女、郭靖等主角標志性的旋律,旋律交織,也貼合劇情的變化。這種武俠味道的講解音樂會,讓交響樂展現出親民、傳奇的一面。徐東曉對阿鏜作品的演繹得到了作者本人的贊賞,之前徐東曉把《神雕俠侶交響樂》帶到了昆明、重慶、哈爾濱,此次青島首演,阿鏜還特意“附贈”了一首《喬峰》,“阿鏜的作品每一段都很古典:賦格段、呈示部、再現部等都用上了。他拉小提琴學的是作曲,這是他在耶魯求學時的作品,非常適合講解,以往我演繹這部作品的時候,還經常配以大屏幕武俠電影畫面,觀眾喜聞樂見。”
對于一個演出項目來說,劇院如何有為,如何對演出項目與自身商業模式實現捆綁?今年2月,“星期廣播音樂會”迎來40周年慶,這一由上海音樂廳、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發起的音樂普及演出已經成為國內最長壽的演出項目,這也意味著上海音樂廳40年前就考慮清楚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以產品意識打造音樂演出品牌,這也是青島劇院體系努力的方向。對于劇院來說,如何從一場成功的演出拓展為對一個項目的運營、一個系列演出的策劃,也是擺在青島劇院演出行業面前的問題。業內人士分析,好的演出項目從演出標題開始就已經呈現了它的商業吸引力,很多青島演出項目名字缺乏設計感,不能充分反映項目的藝術亮點。在交響樂作品領域,青島今年還有《五月的風》《琴島暢想》等多個擁有版權的項目,如何按照IP的知識產權經營方式來經營,如何以跨界的形式來推廣,看似古板的交響樂期待市場化“妙手”。
相聲也能玩快閃
“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6月12日,相聲社團“銘海堂”大鮑島快閃店開張納客,引來了不少來自即墨、李滄、西海岸的相聲粉絲??扉W店往往是奢侈品品牌、咖啡巨頭玩的概念,如今挪用到相聲領域,仍然能做到風生水起,銘海堂在運營方略上可謂下了一招“妙手”。
實際上,各個渠道已經有不少免費相聲可以聽,為什么觀眾還要買票聽本地的相聲新人表演呢?小眾的曲藝文化,在青島到底有多大的市場容量?銘海堂這個誕生不到兩年的青島IP,在嘗試解答相聲藝術之問的同時,也在解答曲藝市場、文化IP創新的問題。
據銘海堂創始人路彤介紹,大鮑島快閃店預計運營時間3-4個月,“我們有意向常駐,不過新店入駐需要一個裝修過程,所以先開一個快閃店。”從嶗山銘海堂到大鮑島銘海堂,創立不到兩年的相聲劇場開了分店,這在青島曲藝界也是一個創舉。路彤介紹,銘海堂的粉絲以年輕人居多,“從一年半的運營來看,基本符合我的預期,觀眾群以80后、90后甚至00后為主。到了端午節等假期,劇場里觀眾滿堂。這次我們作為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文化項目入駐大鮑島,對這一區域的文化氛圍和氣質也是一種提升。”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路彤對銘海堂的演出有著詳細規劃,“我們原創的相聲作品比較多,比如最近大火的劉畊宏、王心凌,我們都會融入到相聲段子里。昨天出來的熱點,今天我們就融入作品,現場效果特別‘炸’,相聲演員也非常注重現場互動,營造氛圍感。另外,雖然我們是以相聲為主,還是推出了古彩戲法、京劇等節目,讓大家在欣賞兩三段相聲之后再緩一緩節奏。我們還設計了帆布包、扇子、馬克杯等文創產品,打造了銘海堂IP小玩偶‘銘小堂’,增加了跟觀眾之間的黏性。”
對于北方曲藝市場、相聲社團來說,正在建設的濟南德云文化廣場舉足輕重,德云社濟南分社落成之后,對于省內演藝市場到底是虹吸還是提升尚未可知。路彤認為,“德云社在濟南落地,對于山東打造曲藝文化品牌、提升相聲市場氛圍都有利好,可以帶動整個市場的發展,促進曲藝工作者深入交流,相互學習。”青島既是相聲藝術的傳統碼頭,也擁有歌舞劇院說唱團、青島曲藝社、銘海堂等多家曲藝團體,快閃店、連鎖店的出現,也為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注入全新的經營思路。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米荊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椰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