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來大集尋覓青島的年味 在“非遺”中感受別樣煙火氣

    原標題:打包“非遺” 感受別樣煙火氣

    非遺談家莊黃香、鞏氏根雕、開春大包、豐隆屯大紅蠟、羅家村糖瓜……1月23日,膠州市膠東年味非遺大集在于家新村喜慶開場,特色非遺產品現場展銷,本地土特產云集,讓人們選購到了心儀的年貨,感受到了濃郁的年味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老手藝制黃香很搶手

    23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于家新村大集,前一天下的雪還沒有完全消融,盡管室外溫度達到零下8攝氏度,但也沒有抵擋住村民們趕集的熱情。記者注意到,大集西側的入口處,整齊擺放著十多個非遺項目的展示攤位,排在第一個的就是談家莊黃香。

    “從16歲開始就跟著家人學習制作黃香,到現在已經38年了。別的俺不敢說,在這十里八村,我生產的黃香論工藝和質量,那絕對是頭一份。”54歲的青島市級非遺談家莊黃香傳承人談偉告訴記者,談家莊黃香有100多年的歷史,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傳人了。

    “今年傳統黃香的銷量非常好,客戶要是不提前下單的話,到過年的時候肯定拿不到貨。”談偉告訴記者,每到過年,很多青島人會買香祭祖,所以臨近年關,傳統黃香開始暢銷,一個多月至少要生產10多萬封黃香,很多客戶擔心要不到貨,早早下單預定。黃香主要銷往青島地區以及周邊的高密、諸城等地。與往年不同的是,他推出了新研發的天然柏木香,在榆皮粉中添加香柏粉、蜂蜜等成分,有安神除煩、促進睡眠、緩解風濕、改善體質等功效,剛上市便贏得各地客戶的好評。

    傳統大紅蠟備受青睞

    在膠東農村地區,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對寫著燙金大字的大紅蠟燭,既洋溢著節日的喜慶,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非遺大集豐隆屯劉記蠟鋪的攤上,年紀輕輕的姑娘劉甜甜已經是做蠟燭的第六代傳人了。據劉甜甜介紹,一般秋天開始做臘芯,入臘月就開始融牛油,開始沾蠟。一對紅燭的售價為10—80元,現在已經進入定購蠟燭的高峰期,她的父親劉啟友在家中張羅,等待各地商販直接上門采購。

    記者了解,豐隆屯村還有幾戶民間手藝人,每到年前也會制作大紅蠟,拿到集市上賣。在于家新村大集上,65歲的豐隆屯村村民李勝先拿著細毛筆蘸著金色的顏料,在一根大紅蠟燭上寫下了“黃金萬兩”四個字。“大紅蠟上用燙金大字畫了一個帶‘豐’字的LOGO,這是豐隆村蠟燭的標志,也暗含希望‘豐收’意思。”李勝先說,根據長短和粗細不同,他家一對紅燭的售價通常在10—80元之間。“一年能做一噸蠟燭,兩三千對紅燭,兩個月能賺2萬元。提前把蠟燭做好,一般一進臘月門就趕集,五天輪換一個集,膠東街道的大店大集、鄒家洼大集、十字坡大集和大姜戈莊大集等都輪著去。”李勝先補充道。

    非遺糖瓜品甜蜜年味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又稱“辭灶”,是祭祀灶王爺的日子。糖瓜是其中最重要的祭品,把糖瓜擺上餐桌,飽含著百姓對新一年美好的祝福。

    “我丈夫匡寶江是膠東街道羅家村居民,17歲開始便跟著家人學做糖瓜,一做就是40多年。”在非遺大集羅家村順源糖瓜攤位上,58歲村民肖素嬌向記者娓娓道來。每年入冬第一場冷空氣來臨,他們村就開始制作糖瓜。以前幾乎全村都做糖瓜的生意,后來因為這個活非常辛苦,很多村民改了行,現在只有幾家堅持了下來。小年之前,糖瓜供不應求?,F在零售40—50元一公斤,一天能做約70公斤糖瓜,一月能銷售2000公斤。“主要做冬天的三個月,差不多能銷售5000多公斤。在低溫儲存、常溫運輸的條件下,除了青島地區外,發貨遠到廣東深圳、東北哈爾濱等地區。”肖素嬌說。

    據了解,膠州市膠東羅家村做糖瓜的歷史有上百年,當地人制作的糖瓜味道香甜可口,很受歡迎,因此得了一個“糖瓜村”的稱號,2017年,麥芽糖制作技藝被確定為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鄉村大集滿滿煙火氣

    冬日暖陽中,人間煙火濃。在非遺年味大集上,開春大包、鞏氏根雕、孫氏脂渣等特色非遺攤位現場展銷,茂腔戲劇、財神送福、漢服走秀等特色活動輪番上演。

    “賣豆腐,新鮮的豆腐!”“捎著羊肉了,自家養的羊,現殺現賣!”“海米、干魚、蝦皮,批發價賣了!”來集上聽攤販們吆喝兩嗓子,這才是年的味道。膠州灣小海鮮、膠東淡干蝦米、質地堅韌而有彈性的海蜇皮、本地黃心大白菜、膠東一鹵鮮鲅魚、鮮美的小蛤蜊肉、家養的小山羊、小公雞、肥碩的大白鵝……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匯集在膠東街道于家新村大集上。

    “來兩斤豬肉和一個豬頭!”家住膠東街道麻灣村的王大爺騎著電動三輪車,趕六里路買上了稱心如意的年貨。濃濃的年味里,大包小包的購物袋里,買的賣的、老的少的在樂呵兒聲里把年貨置辦全。

    當天上午,身穿盛裝的“財神爺”在于家新村非遺年味大集西門口,為趕集的市民送上“金元寶”“金銅錢”,寓意“送財、送福”。調皮的孩子好奇地剝開包裝,那是一塊塊用金黃色錫紙包裹的巧克力,甜甜滋味里送上了新年好彩頭。

    漢服、花棉襖、軍大衣,這些網紅版的服飾標配在于家新村大集上隨處可見,兩位漢服小姐姐宛如仙女下凡,一下子把傳統的年味襯托出來。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郝樂和哈薩克斯坦的愛琳娜是當地一企業的員工,愛琳娜戴著紅紅火火的大圍巾,“包裹著”新一年的希望和祝福。他們沉浸式感受著鄉村大集的熱鬧氣氛,看到記者的鏡頭,高興地說:“來趕非遺大集了,紅紅火火過中國年!”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馬妮娜 馬丙政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王熠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1/24 08:09
    · 來源 ·
    青島晚報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