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即墨農民傳統手藝制蘸蠟 紅紅火火迎新春

    69歲的農民盛瑞建夫婦在制做蘸蠟(來源:即墨區委宣傳部)

    農民盛瑞建在用廢舊報紙包裝蘸蠟(來源:即墨區委宣傳部)

    信網1月25日訊(通訊員 張濤 記者 谷正原)青島市即墨區的居民過春節有點燃紅蘸蠟燭的習俗,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對印著燙金大字的大紅蘸蠟燭,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企盼新的一年日子像紅紅的蠟燭一樣紅紅火火。每年春節前夕的年貨市場火紅蘸蠟燭受到人們的歡迎,銷售十分紅火。

    1月25日,記者走進青島市即墨區環秀街道前南莊村68歲的農民盛瑞建的家。在盛瑞建家的墻上,掛著一排排做好的大紅蠟燭,箱子里還有一對對寫好了燙金字、用報紙包裝好的紅蠟,準備趕集的日子拿到集上售賣。

    盛瑞建家里有著手工制作紅蠟的傳統,到他這代已經是第三輩了。剪裁葦桿、火烤修整、粘棉花、油炸、蘸蠟、寫金字......69歲的盛瑞建制作紅蠟燭50多年,不借助任何機械,每一個制作過程全部是手工完成,春節前忙碌一天最多制作300對紅蠟燭。

    蠟燭雖美,但制蠟卻是一件既苦又累的活。從制葦桿、搓芯子、熬脂油,到蘸蠟、上色、寫金字,十幾道工序盛瑞建要自己親手制做。

    據介紹,制作紅蠟的第一步是選葦子,葦子是制作燈芯的主要原料,將蘆葦扒葉后切成小段,如果葦子不直,用著不吉利,還得用火進行育直綁鉤,然后在葦子上均勻纏上薄薄一層棉絮,用搟面杖壓平,這就做好了掛蠟的燈芯,最后給葦子綁上一小塊鉤子,方便掛蠟燭。做完燈芯后,接下來就開始熬制牛油,根據蠟燭的大小進行“蘸蠟”。 其中,最麻煩、也是最重要的要數蘸蠟這個環節。如果紅蠟在點燃過程中淌油,村民會覺得不吉利,而盛瑞建做大紅蘸蠟的最大好處,就是點燃后不“淌油”。

    蠟燭晾干后,經過燙碗兒和上色等工序,就要開始寫金字了。盛瑞建取出金粉、稀料和清油,攪均后挨個在蠟燭上寫上“年年平安”、“吉祥如意”、“恭喜發財”等喜慶話,然后兩個一對兒,用舊報紙包好,分門別類放起來,就是集市上的緊俏貨,令人感到年味就在眼前,年也越來越近了。

    制作傳統蘸蠟需要10多道工序,而每道工序都是靠手工,根本沒有機械可以替代。 “從十六七歲就開始跟著長輩學習制作蠟燭的手藝,到現在已經50余年了。”盛瑞建每天能制做300多對蘸蠟,大紅蘸蠟個個分量十足,價格也非常實惠,小的一對10元,大的一對35元不等。制作了半個世紀的大紅蘸蠟燭,盛瑞建已經形成了習慣,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不做蘸蠟燭總覺得缺少點年味兒。

    時過境遷,隨著電力的普及,蠟燭的照明功能已被觀賞功能所取代。過年點蠟的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都逐漸改用電蠟燭。雖然使用傳統紅蠟的人越來越少,但盛瑞建依然不舍得丟棄這門手藝。“畢竟是祖傳的手藝,可不能在我這一代失傳。”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1/25 14:59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張濤 谷正原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