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見實效 《抓娃娃》帶火百年里院

    原標題:歷史城區“活化”:從城市風景線到“動力線”

    近日,大型系列紀錄片《文脈春秋》“青島篇”在央視一套、央視網等同步播出,徐徐鋪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島的文化脈絡、獨特風貌與市井生活的斑斕畫卷。影片以浪漫寫意的鏡頭為筆,描繪了見證城市滄桑變遷的棧橋、全國距海最近的火車站、青島特色建筑里院、承載老青島記憶的波螺油子……青島歷史城區,正在逐漸被更多人熟知。

    來自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青島歷史城區結合重要節慶舉辦老城藝術展演季系列活動,利用重要節假日舉辦“啤酒節”“逛街里節”等主題活動,策劃打造《百年中山路》、音樂會、巡游等演藝活動,將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旅游日等文旅活動引入歷史城區。上半年,青島歷史城區舉辦600余場次藝術活動,吸引總客流量約3590萬人次。

    1

    老記憶新場景,讓“最青島”氣息更濃郁

    從青島火車站下車,向南走約200米,就能在棧橋與大海相擁,隨后步行到中山路,穿梭在周邊街區逛吃、看展、拍照,耳畔還回響著上街里的原創歌曲《Citywalk Citydrink》……這是屬于天津游客吳靜怡的Citywalk路線。“我提前在火車站附近訂了民宿,放下行李就開逛,很喜歡這種城市漫步的感覺,大海近在咫尺,建筑獨具特色,轉角常有驚喜,還藏著不少寶藏店鋪。”

    吳靜怡的愜意感受,得益于近年來持續開展的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僅以中山路、太平路道路及周邊提升工程為例,中山路、太平路部分路段改為步行街,同時棧橋存在多年的部分圍欄也被完全打開,實現了與中山路的“親密互動”,為城市空間注入新的活力。不久前,位于中山路139號的巧克巧蔻巧克力博物館一經開業便迅速走紅,不僅為百年中山路增添了時尚氣息,還與春和樓、亨得利、天真攝影等老字號相互映襯,共同演繹著摩登與歷史交融的精彩故事。

    里院,作為青島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是這座城市頗具代表性的符號。近日,熱映電影《抓娃娃》已躍居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前三,與此同時,也帶火了青島的一座老里院——位于長山路13號的有余里。斑駁的墻壁、老舊的樓梯、懷舊的三味書屋……走進有余里,電影中的場景再現眼前,這也吸引了不少影迷專程前來打卡。據介紹,劇組在選擇取景地時,曾走訪過大連、廈門、??诘鹊兀罱K被有余里的獨特韻味所吸引,確定在青拍攝。目前,電影中關于有余里的場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還原,進一步的保護更新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著名建筑師貝聿銘曾說:“一個城市并不等于一堆建筑物,而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圍圈、所劃分的空間構成。”建筑之于城市,往往記載了一座城市的興盛和繁華。青島的獨特建筑形態和空間肌理孕育了豐富的商貿文化、都市文化、市井文化,也代表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風土人情。

    百年里院廣興里、商賈明珠孟家大院、里院綜合體太興里……越來越多的老建筑重回公眾視野,成為讓老市民懷舊、新市民了解、廣大游客感受青島建筑文化的重要場所。“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是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凝結,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歷史建筑保護利用中心工程師劉煜龍表示,將切實做好“真保護”“真監督”,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持續做好資源普查、資料匯編、方案把控、修繕指導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項評估等工作,推動歷史城區建設高質量發展。

    代表老城區的城市符號不僅僅有里院,波螺油子也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記憶。“波螺油子”是青島俚語,原指膠東路,是一條由馬牙石鋪就的呈扭曲轉盤形狀的路。在青島方言里,海螺被叫做波螺,肉與油是諧音,這條路因彎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似海螺肉,故稱之為——波螺油子。眼下,無棣路歷史街區正推進的“波螺油子·十二階”項目,精心重塑“最青島”的獨特生活風貌,通過對區域內標志性的十二段臺階進行全面鋪設與改造,旨在喚醒城市記憶,讓市民游客能夠親身體驗這份歲月的沉淀。該項目結合街區地形地勢,通過優化內部臺階步行動線,把里院建筑與獨具韻味的臺地風貌有機結合,打造集院落、巷弄與市井煙火氣于一體的休閑生活空間。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青島市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入選加強保護修繕領域典型經驗做法。在更新過程中,青島市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聚焦做好“減法”,通過論證拆除影響風貌的建筑,打通歷史城區核心區山、海、城之間的景觀通廊,并利用拆除后的場地增加綠地面積和公共停車位。在里院等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更新中,拆除搭建房屋并改造風貌不協調的建筑,恢復里院的歷史風貌并提升院落環境品質。

    此外,在創新制度機制方面,青島也有經驗做法入選清單:結合地域特點、經濟條件和消防改造需求,以不降低現有消防安全水平為底線,出臺《關于加強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消防管理的工作方案》,破解街區內消防設計和驗收瓶頸;在建筑修繕整治方面,編制《青島市歷史風貌建筑修繕工藝工法圖鑒》《青島市近現代歷史建筑修繕施工導則》,完善建筑修繕技術指引與激勵政策。這些創新制度機制的制定與實施,為歷史城區的活化與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撐。

    2

    老城區新運營,探尋文旅商融合新業態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開展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建設工作,推出一批兼顧旅游者和本地居民需求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

    在此背景下,大鮑島文化旅游休閑街區于去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今年4月,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發布“2024年文旅融合創新街區十佳案例”,大鮑島文化旅游休閑街區在列。

    當下,青島歷史城區正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各類新興業態涌現。僅近兩個月內,包括太興里CAMELLIA咖啡、檸季飲品、三可別院、1919新青年聚場、Vanessa’s Garden、奇幻海世界、荷田酒肆、青麥精釀以及里院美術館在內的多家店鋪陸續開業,覆蓋餐飲、住宿、娛樂、文化等多個領域,進一步豐富了市民游客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荷田酒肆是荷田水鋪的姊妹店,這意味著網紅店鋪在青島歷史城區進一步“擴容”。早在兩年前,位于芝罘路的荷田水鋪大鮑島穿越店一經亮相,就成為熱門打卡地標。據透露,其附屬的荷田私塾板塊的旺季預約訂單能排到兩個月之后。如今,荷田酒肆于近期在博山路開門納客。一家茶飲店緣何又開起酒館?運營方碧荷(山東)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牛麗潔告訴記者,荷田水鋪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日茶夜酒”的概念,在大鮑島穿越店時就曾引入煮酒模塊。前期酒類銷售淡旺季比較明顯,歷經兩年的沉淀,隨著街區人氣越來越高,這一領域的消費力呈上漲趨勢,所以今年升級原體驗店的煮酒模塊,打造“荷田酒肆”子品牌。對于此次“上新”,牛麗潔充滿期待:“希望看到兩個業態互補的鋪子互為引流,增加消費黏度。”

    今年,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進入了由規劃建設向招商運營、景區管理轉型的關鍵階段。為此,歷史城區還開展了業態大摸底,摸清累計落位商戶272個、運營面積30余萬平方米。在招商運營、景區管理方面,歷史城區也出實招、求實效。用好“投資青島、共贏未來”招商推介平臺,促成18個項目入駐。開展“三進三促”專項服務,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累計走訪382家商戶。建立商戶經營統計機制,梳理經營情況及就業貢獻,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同時,更多的文化藝術因子開始注入老城:8月,實景話劇《黃金疑云》在黃島路12號吉善里上演,這也是繼實景話劇《里院》在三江里上演后的又一藝術力作。同月,圣心修道院修葺后以嶄新面貌亮相,沉浸式互動展覽《畫堂春》上演,主創團隊利用圣心修道院獨特的建筑結構量身定制了近千平方米的美陳置景,打破傳統戲劇“第四堵墻”的舞臺邊界,讓觀眾置身其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不僅如此,青島歷史城區還積極擁抱科技創新,運用立體沉浸、數字孿生、AI、VR、XR等前沿技術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棧橋激光秀、百盛3D裸眼大屏、各種光影秀以及元宇宙空間等科技項目的落地,不僅刷新了人們對歷史城區的傳統認知,也讓游客的旅游體驗更加鮮活,促進文旅產業的迭代更新與商圈消費的持續活躍。

    3

    老建筑新故事,在保護更新中留住“歷史見證”

    如今,青島歷史城區“流量”回歸,頻頻“刷屏”“出圈”。探索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為歷史城區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感、城市變遷的印記以及其作為記憶載體的獨特價值。

    如何讓歷史城區歷久彌新,持續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從多個成功申遺的案例中,我們能夠找到一些啟示:福建土樓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其獨特的生土夯筑建筑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價值”;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展現了中西方文化交匯的獨特風貌;北京中軸線不僅歷史悠久、規劃獨特,還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傳統與“中”“和”的哲學思想……這些保護更新成功案例的共同之處在于,其文化價值突出、歷史悠久并見證了各自領域或地區的發展演變,同時在更新過程中注重保護與傳承并重。

    青島具有同樣優秀的稟賦,是全國完全按照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建設的典型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6月,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青島召開,來自23個國家和2個國際組織的150位嘉賓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文化遺產保護大計。選擇青島作為舉辦地,無疑是對青島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努力的肯定和認可。

    如今,全國多地都在積極探索歷史建筑、街區、城區的保護更新之道。這項長期而精細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繡花功夫”。前不久,上海老市府大樓完成修繕更新,這項工作歷時9年。設計者透露過這樣一個細節:這座政府機關辦公場所在歷史上經歷多次大小翻修,面貌屢有變動。史料照片中,從涂滿白色涂料到半涂料,再到面目模糊的磚混房子等,種種面貌都有呈現。直到此次修繕施工團隊把外墻涂料剝離后才敢確認,原來這是以清水混凝土磚為主的“石頭房子”,而它面對外面街道的立面則是花崗巖。

    這樣類似的故事,記者在青島歷史城區的采訪過程中也多有耳聞。今年4月底,位于中山路的青島老照片館開館,百余張中山路及其周邊的珍貴歷史照片集中“亮相”,展示了中山路的人文風情、建筑風貌、社會形態。“這些照片大部分為高清原版照片,能夠從中分辨出建筑的石磚紋理、不同歷史時期的街區樣貌,甚至人物的喜樂表情、服飾的圖案、洋車的輪轂都清晰可見,為青島歷史研究提供了更精準的細節。”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專家庫專家袁賓久介紹,展出后,曾有施工方來觀展時驚喜地表示,終于找到了想要的“歷史憑證”。

    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是一項繁雜而系統的工程。它取決于人們如何理解它的過去、認識它的現在、期待它的未來,這是一個需要智慧、匠心與共識并重的過程。既要在保護中融入具有故事性的時代特點,又要實現文化和產業的雙重增值,才能讓歷史“瑰寶”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為歷史城區高質量發展開辟新的機遇。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清琳]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9/04 07:39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趙清琳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