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地下軍團成為文化名片

    原標題: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地下軍團”成為“文化名片”

    今年是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也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5周年。“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遺址保護研究國際會議”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召開。

    “秦兵馬俑是世界文物展覽史上的奇觀,也是中國文化遺產外交的‘金名片’,在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參與全球文化遺產治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講好秦俑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全面、立體、真實展現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作出了獨特貢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表示。

    據了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先后接待外國元首政要230余位,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超過1.6億人次,成為全球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保護研究、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的典范。

    自1976年首次出境在日本展出后,秦陵文物已在4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個城市巡展277個場次,2000萬人先后參觀展覽。

    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積極發揮秦俑文物的影響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先后與德國、比利時、英國等多個境外機構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備忘錄,推動了中國文物保護理念的國際推廣傳播。

    據李崗介紹,50年的考古工作,明晰了秦始皇陵以封土為中心、圍繞封土形成內外城格局以及分布陪葬坑的總體布局特征,以及模擬秦帝國的都邑格局、政治體制、宮廷生活、社會文化、軍事制度等內容規劃設計理念;數量頗豐、價值極高的出土遺跡遺物,更是反映了秦統一前后物質文化、科技成就及制度文明。

    50年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實現了從簡單的考古發掘發展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基地的跨越,人才隊伍也從十幾名發掘人員發展到如今的數百名專業考古和文保團隊,走出一條大型考古工程多學科、國際化合作的新路。

    從舉世震驚的“二十世紀世界考古史偉大發現”,到“邊發掘、邊保護、邊展示”工作原則的提出,秦兵馬俑坑遺址在讓觀眾領略“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同時,為中國大型考古遺產的保護展示提供了經驗和樣板;從“青銅之冠”銅車馬歷經8年的修復重現,到“考古現場脆弱性文物”的臨時固型提取保護,卓越的科技和工藝不僅展現了文物工作者的工匠精神,更顯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精益求精的先進水平。

    記者 阿琳娜 張遠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趙清琳]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9/10 09:51
    ·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 責編 ·
    趙清琳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