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IP發力微短劇賽道 影視產業與微短劇優勢連接

    原標題:青島IP發力微短劇賽道,影視產業與微短劇優勢連接

    聚焦·青島IP發力微短劇賽道,影視產業與微短劇優勢連接

    重走:微短劇的“人間值得”

    2025微短劇“春節檔”落幕,總計3500余部微短劇在春節期間與觀眾見面,其中涌現了《好一個乖乖女》《以愛之名》《老千》《偷換人生之真假千金》等爆款劇。在春節檔影院里“哪吒”一騎絕塵之際,微短劇在小屏、豎屏上創造了另一重風景。

    數據顯示,微短劇已經成為中國影視產業中覆蓋最廣的品類之一:截至去年12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網民使用率為59.7%,微短劇市場規模504.4億元,日活用戶超過2億,而平均每日觀看時間90分鐘左右。圍繞微短劇,杭州、西安、鄭州等地形成各自不同的影視業態優勢。

    2月13日,青島市微短劇產業推進工作專班第一次會議通報青島微短劇產業發展情況,深入研究分析微短劇產業發展形勢,明確目標任務,加快打造微短劇產業發展新高地。微短劇與影視產業雙擎牽引,勢必讓“電影之都”涌現更多出圈精品。

    2021年,行業內僅有398部微短劇備案開拍;2023年,單部微短劇充值過億,發展速度驚人;2025年,免費劇已經超過付費劇,成為微短劇的主流……以兩年為周期,微短劇的飛速發展令人瞠目,同時一路伴隨著各種質疑,主要集中在制作水準較低、缺乏藝術內涵、對主創無法形成口碑溢價、缺乏IP價值等領域。

    今年春節檔,倪虹潔、韓童生、舒暢等影視明星進入微短劇領域,劉曉慶更是在2月出演首部微短劇,明星與微短劇的連接已然破冰。而微短劇與文旅、科幻、AIGC、文化出海等各個領域的對接還在加深。業內有言:所有以男主角為視角的爆款長劇,都值得再拍一遍微短劇。介入微短劇賽道,既是對影視產業來時路的“重走”,也是在新傳播語境、新消費形態下的創新。

    進階:產業形態飛速進化

    相較于傳統影視作品從熒屏、銀幕到視頻平臺的遷移,微短劇的產業形態躍遷可謂“飛速”。青島微短劇企業“杠上開花”負責人銳哥介紹,當下微短劇行業已經從“野蠻生長”進階到“精品化+垂直化”階段,“進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內容升級,早期劇情以婆媳矛盾、霸總甜寵為主,本質是算法驅動的‘情緒快餐’,但用戶審美疲勞后倒逼行業升級?,F在,頭部微短劇單集成本已達10萬-20萬元,出現《逃出大英博物館》等現象級作品,服化道、劇本深度向傳統影視靠攏。其次是題材破圈,在TOP100微短劇中,占比最高的三類分別是現實題材、奇幻懸疑和甜寵題材。《二十九》等女性題材劇豆瓣評分破8,證明優質內容能突破圈層。第三是平臺政策傾斜,這兩年,抖音、快手均設立億元級基金鼓勵精品劇,要求單集時長增至10分鐘以上,與劣質‘小程序劇’形成區隔。”

    微短劇的進階促使行業內迅速擁抱變化。一位資深短劇從業者從2021年入行,見證了行業的飛速發展,“2021年,一整部劇的成本才七八萬元,2023年拍攝成本增長到70萬元左右,當時還有《無雙》這樣成本不到百萬、收入過億的神作。2023年,一部微短劇的ROI(投入產出比)可以做到1.2左右,優秀的劇能達到1.6,而到了2024年下半年,大部分微短劇的ROI變成1.1。到了今年,免費劇已經超過付費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尤其“紅果”引領的免費看劇、中插廣告、獨播劇等系列打法一騎絕塵,從去年起強烈沖擊了既有的網劇平臺格局,顛覆了一度奉為行業圭臬的“付費追劇”邏輯。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也讓行業內不斷在劇本題材、制作水準和流量投放方向發力,甚至向海外市場開拓。

    古麥嘉禾在島城影視企業中較早投入微短劇賽道。負責人于愛山表示:古麥嘉禾歷經平臺短劇、品牌定制劇、付費劇等多個階段,逐漸找到了創作的思路和模式。去年2月,古麥嘉禾旗下“名偵探小宇”原創作品《那一年的春節,他們是在戰斗中度過的》上線,該劇以當代女青年親歷不同年代的報國故事為主線,直擊人心的視覺風格實現了爆款效應,首期播放量超過1.5億,點贊量超900萬,累計觀影人次破3億。于愛山表示:“‘那一年’后來做成一個系列作品,成功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優秀網絡視聽作品,也是全省唯一入選的短視頻類作品。這讓我們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后續,我們相繼在城市文旅、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展合作,反響熱烈。”

    雙擎:影視優勢“導流”

    隨著青島市《扶持網絡微短劇行業發展政策清單》的發布,西海岸、市北區、城陽區分別推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以古麥嘉禾、杠上開花、螞蟻影業等為代表的青島公司先后進入微短劇賽道,推出“那一年”“強國少年”等不同風格的IP。

    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市規劃備案重點網絡微短劇62部,占全省的50%以上,170多部微短劇在頭部平臺播出,3部微短劇作品入選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推薦劇目,占全省的75%,全市擁有微短劇制作機構800余家,微短劇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行業春風吹拂,業內人士感知最為靈敏。島城一位制作人原本以影視劇拍攝為主業,如今已經在影視劇、微短劇之間雙軌行進,將影視拍攝資源持續導入微短劇領域,“青島拍攝微短劇的氛圍非常好,像是我一早注意到藏馬山的北方微短劇影視基地內部場景是免費的(目前已逐步收費),比較稀缺的醫院場景、別墅場景收費也很合理,所以,我去年10月就開始在西海岸拍微短劇。”從取景角度來看,青島擁有優質的山海場景、都市場景,缺少古裝場景,“我們在《封神》劇組留下的藏馬山外景找到了一部分古代場景,包括超群影視城也是古裝場景比較集中的地方。”

    另一位制片人劉雨辰在南京和青島兩地拍攝微短劇。“青島多年來構建起影視發展的基礎體系,建制比較完整。演員角度來說,青島最基礎的群演和特約演員已經比較完善。現在,一部戲男女主角片酬一萬元一天,頭部演員達到兩三萬元一天。以前,一部微短劇拍100集,現在都是40集到80集,一般都是4天到8天之間拍攝完成,后期用兩周左右時間完成剪輯。從立項到上線都是一個月以內,頻率和周期都很快。”

    隨著產業鏈條的完善,微短劇的類型也逐漸多元,春節檔上線的非遺武術題材《小蝦米的功夫夢》、2月開機的古裝劇《權傾天下》體現了青島微短劇創作的多樣化。

    文旅:微短劇“觸角”外延

    去年9月,黃山旅游與麥芽傳媒聯手打造的大女主武俠短劇《鐵拳無敵楊芊芊》正式上線。該劇將黃山的壯麗與江湖的熱血深入融合,48小時內短劇播放超過5000萬次,全網綜合播放3.1億次,相關話題曝光量超8億次。

    投資僅80萬元的《鐵拳無敵楊芊芊》一舉成為現象級作品,黃山緊接著簽下了百萬級大合同打造多部文旅微短劇:僅去年11月,就有《妙手神醫》《茶香暖時光》《少年歌行·雪落山莊》等9部微短劇在黃山開機,《微短劇:黃山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名片、新動力》入選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地方范例。

    銳哥介紹:“‘文旅+微短劇’以城市IP打造案例,增長效果明顯。比如西安《風起長安》帶動大唐不夜城客流增長40%,河南‘河大衛’劇場通過《端午奇妙游》等劇集實現文化IP商業化變現,橫店推出‘短劇實景拍攝套餐’,從而促成景區接待劇組同比倍增。”

    文旅與微短劇的融合,古麥嘉禾已經開始深度探索。“我們跟杭州余杭區、寧波鄞州區都有過微短劇合作,現在也跟幾個城市在談文旅劇的拍攝。對于微短劇來說,如果帶著團隊直接進景區,拍攝成本太高。如果能跟景區合作,黃山也好、黃果樹瀑布也好,畫面背景一看就有辨識度。”于愛山進一步建議打造“青島故事IP庫”,“圍繞海洋文化、工業遺產、膠東民俗、鄉村振興等資源,開發《嶗山傳奇》《膠澳往事》《田橫島漁歌》系列微短劇,推動‘微短劇+文旅’融合。”

    隨著葛云峰導演科幻短劇《天上王城》、李柳君導演AI+XR影片《星辰帝國》的出現,青島導演在影視技術與微短劇結合之路上的探索也將不斷加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03 08:18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