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省級生態紅線劃定 共59處分布在8區市

    2016-09-18 18:39:52
    來源:信網
    作者:于曉 通訊員 王諾 田建茹
    責任編輯:光影

    信網9月18日訊 信網(熱線0532-80889431)從青島市環保局獲悉,近日市政府常務會研究討論并通過《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會議原則同意確定我市省級生態紅線區59處,其中水源涵養生態紅線區18處、土壤保持生態紅線區36處、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5處。全市省級生態紅線區主要分布在李滄區、城陽區、嶗山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8個區市。

    \

    要對重點區域實行嚴格管控

    據了解,我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工作主要是按照《山東省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方案》要求,完成我市范圍內省級生態紅線區的劃定,編制完成《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含圖件、方案文本、登記表等)。

    省級生態紅線區域主要從以下區域中劃定:一是省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重要水源保護地),二是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列入省級重要生態功能區名錄、省級大型湖泊水庫名錄的區域,三是技術評價結果為重要的其他生態功能區。

    此外,涉及黃海海域的生態紅線劃定內容和范圍,按照省海洋漁業部門及省環保部門工作安排另行確定。

    10部門歷時一年聯合制定完成

    2015年8月3日,青島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城鄉建設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態紅線劃定領導小組和技術組,負責完成本市生態紅線劃定技術工作。

    從市環保局了解到,生態紅線劃定大致分為“識-評-落-分-合”五個關鍵環節。在此之前,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通過收集整理青島市域范圍內的國家、省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河流、濕地、土地利用、遙感影像等基礎數據,構建1:1萬的基礎數據庫。

    識別國家級生態紅線區域、省級禁止開發區域和省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根據國家和山東省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山東省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國家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綱要等,識別全市范圍內國家級禁止開發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級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等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識別全市范圍內省級禁止開發區、省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等。梳理清單和區域邊界。

    評價生態系統重要性、敏感性。在全市范圍內,按照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確定的技術方法,開展生態系統重要性、敏感性評價,識別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防風固沙等重要生態功能區,識別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敏感區。建立分類型的生態評價圖層。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將生態重要、敏感區初步落地。依據青島市土地利用現狀與土地利用規劃,將青島市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分級落地,初步劃定生態重要、敏感區邊界與分級級別。

    結合法定保護區域重要生態系統類型,建立生態紅線清單。在生態重要、敏感區評價與落地的基礎上,銜接全市省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和其他重要區域等,建立生態紅線清單,明確各生態紅線區域的范圍、邊界、保護對象。

    與其他相關規劃銜接,確定生態紅線方案。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等相關規劃區劃進行銜接,在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與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確保“多規融合”。

    通過技術分析 確定59處省級生態紅線區

    信網從《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中看到,生態紅線區的劃定需經過多項協調性分析,包括與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省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青島市相關土地利用規劃、青島市相關城市總體規劃、青島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內容的分析。并根據協調分析結果,進行生態紅線邊界核定,依據生成的空間單元與生態類型,生成生態保護清單,最終確定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

    《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劃定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區59處,采取“自然地理單元+主導生態功能+生態紅線區”的命名方式。具體分布為:

    水源涵養生態紅線區18處。主要分布在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等區域。青島市水源涵養生態紅線區的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其中瞭望山片區、東石嶺片區、車輪山片區3處生態系統為森林生態系統,以黑松為主,保護目標為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為涵養調控水源;其余15處生態系統類型為淡水生態系統—水庫、河流、地下水,保護目標為一級保護區的水質達到Ⅱ類標準,二級保護區的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5處。主要分布在嶗山區、黃島區和平度市等區域,青島市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的主要生態功能為生物多樣性維護,次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生態系統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針葉、針闊混交、闊葉林 ,以黑松、赤松、刺槐、櫟類、日本落葉松、水榆花楸為主。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的保護目標為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地質遺跡和人文景觀等。

    土壤保持生態紅線區36處。主要分布在李滄區、城陽區、黃島區、嶗山區、即墨市、膠州市和萊西市等區域,青島市土壤保持生態紅線區的主要生態功能為土壤保持,減少水蝕和風蝕導致的土壤侵蝕,生態系統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針葉、針闊混交、闊葉林 ,以黑松、刺槐為主。

    改善生態系統 促進可持續發展

    省級生態紅線區劃定后,將對我市的生態環境帶來哪些收益呢?據市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工作組對生態紅線進行了成效分析,可以看出,劃定后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改善生態系統、保障環境安全等方面。”

    一是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通過識別省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和生態敏感性評價,結合青島實際,將區域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高的區域劃定為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區,全市共劃定59處合計1120.65平方公里,這些區域具有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等功能,可有效保護具代表性的動植物物種及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改善和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減少水土流失。

    二是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生態紅線劃定后,保護綠色生態屏障,加快水源涵養林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有效修復人為因素產生的各種生態破壞,城鄉景觀更加美麗多姿,為人居環境提供生態安全的保障。

    三是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生態紅線劃定后,對生態紅線區實行強制性保護,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各類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可促使產業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投資環境,推動當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實施嚴格的分級管控

    市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生態紅線劃定后,將依據生態服務功能類型和管理嚴格程度實施分類、分級管控,做到性質不轉換、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責任不改變。

    性質不轉換,即生態紅線區內的自然生態用地不可轉換為非生態用地,生態保護的主體對象保持相對穩定。

    功能不降低,即生態紅線區內的自然生態系統功能能夠持續穩定發揮,退化生態系統功能得到不斷改善。

    面積不減少,即生態紅線區邊界保持相對固定,區域面積規模不可隨意減少。

    責任不改變,即生態紅線區的林地、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按照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分類管理,各級地方政府和 相關主管部門對紅線區共同履行監管職責。

    據了解,青島市生態紅線分省級生態紅線和市級生態紅線兩部分,此次方案僅劃定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目前,《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已按程序報送省環保廳,將由省環保廳統一發布。

    信網全媒體記者 于曉 通訊員 王諾 田建茹

    [編輯:光影]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