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網事如歌·青島故事:讀心神探當選最美警察

    2016-12-28 09:32:26
    來源:信網
    作者:顧青青 通訊員 左晟
    責任編輯:光影

    信網12月27日訊 12月26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公安廳、大眾報業集團、山東省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齊魯最美警察”發布儀式在齊魯最美人物發布廳隆重舉行。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處高級工程師林燕當選“齊魯最美警察”。

    \

    辨識謊言女“讀心”神探當選“齊魯最美警察”

    林燕是一名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處心理測試及文件檢驗的高級工程師,青島市公安局心理測試技術學術帶頭人,全國刑事技術青年人才、山東省刑事技術青年人才、齊魯公安英才標兵型人才,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心理測試委員會委員。曾多次立功受獎,榮獲青島市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全省公安機關“齊魯先鋒警員”等譽稱號。

    2010年底,當美劇《LIE TO ME》中提出“微表情”這一概念時,現實應用離美劇的演繹還相差甚遠,但這個概念激發了林燕把“微表情”應用于心理測試的探索激情。但“人心難測”注定了“微表情”技術的極大難度。

    于是,她開始查閱資料,拜師求教,在“微反應”技術開發和應有上艱難探索。先后攻克了微表情、微動作、微語義以及聲音、眼動等諸多測謊盲區,設計制作了眼動自動追蹤探頭,以及眼動、瞳孔等自動采集分析等諸多應有軟件,創建出國內首個真正的“大測謊”,填補國內空白。

    運用這一技術,林燕和她的團隊在刑事偵查中屢破大要案。其中林燕主測案件520多起,測試1020余人次。作為全省心測專家先后多次協助威海、濰坊、煙臺、臨沂、東營等地公安機關以及海警、檢察機關、港務公安等進行心理測試,直接破獲殺人、爆炸、放火、投毒、盜竊等重大、疑難案件90余起。

    三維街景地圖測試法測出死者骨灰拋撒位置

    2011年7月9日,山東某市發生一起綁架殺人焚尸案。3名犯罪嫌疑人投資16萬專門租賃了一個苗圃作為犯罪場所,在院內修建了3間地下室、并搭建起焚尸爐,經過精心策劃后,綁架殺害了一名17歲的少年騰某建,并將其燒成骨灰,拋棄荒野。三年后的2013年8月,3名犯罪嫌疑人落網后,只承認綁架但拒不交代殺人。當地警方窮盡了一切手段,既拿不到口供,也找不到死者的骨灰,林燕受命前往測謊。林燕測試的2名嫌疑人是郭某、王某,這兩個犯罪嫌疑人早在作案前就精心策劃了應對警方的辦法,以及應對警方審訊的口徑。這是林燕12年測試生涯里遇到的最高強度對抗的被測人。但她用良好的測試掌控力、微反應洞察力和應變、溝通能力,硬是成功地駕馭了他們,讓這兩個被測人“高度配合地”完成了全部測試過程!盡管整個測試期間表面上看配合流暢,平靜無奇,暗地里的較量卻是劍拔弩張、驚心動魄。測試中林燕始終在監測著被測人的微表情,當測試方向一步步逼近拋灑骨灰的關鍵地點時,主犯郭建自知目標即將暴露,也察覺到了林燕不時投來的冷峻審視的目光,也向林燕投來兇惡仇視的目光,一時間,兩人竟然四目相對直接對抗長達10秒,最后以郭某目光逃離告終。在這起案件中,林燕還開創性地植入了三維街景地圖測試法,先后探查測試了25公里范圍地域,并成功糾偏了之前偵查給出的可疑拋灑骨灰的路線,最終將拋撒骨灰的地點定位于距離殺人現場20余公里之外的一條長50米寬2米的路邊溝內,當地警方根據測試結果成功找到了將近2袋未燃盡的人骨、焦炭、瓦片等物證。三維街景地圖測試法,受到國內業界的高度評價,成為了心理測試界的經典案例。

    重建犯罪現場,還原事實真相

    2012年1月30日晚,山東某市發生一起命案,而真兇卻無法找出,林燕受命趕赴當地協助調查。這是一起因堵車引發的命案。事發當天晚上9時許,當地一處小區內,一輛奔馳轎車和一輛馬自達轎車對向行駛,由于道路狹窄并且兩側又停滿了車,兩車無法會車而“頂牛”,駕駛奔馳車的李某及妻子和駕駛馬自達的王某及妻子都喝了酒,雙方互不相讓,李某隨后打電話叫來的5人,從一開始的僵持迅速升級成打斗。打斗期間一名男青年突然捂住脖子后退幾步,倒地身亡。經過法醫鑒定,死者李某軍頸部受銳器刺傷身亡。參與打架的共9人,由于事發時現場一片混亂、光線昏暗,到底誰是真兇?

    林燕受命趕到當地公安局專案組后提出對9名在場人員全部進行測謊。測謊進行到第3天,被測的是被判斷嫌疑最小的王某某夫妻二人。而當王某某妻子首先走進測謊室,被告之要進行測謊時,她瞬間的微表情變化讓分析多日的林燕心里已經有了底。在進行測謊后,數據分析顯示,王妻子知情,真兇正是其丈夫王某某。當最后走進測謊室的王某某坐在林燕面前時,這名學歷很高、外貌斯文、措辭得當、邏輯極為清晰的男子,仍然表現出了極強的心理素質,甚至在回答測謊問題時,對一些問題會表現出仔細回憶的模樣然后再回答,“演技”也非常到位。然而,王某某極強的心理素質依然逃不過林燕的“法眼”,林燕利用心理測試技術成功探查出刀的種類、來源、去向、處理方式和時間,并完整的重建了整個犯罪經過。在隨后的審訊中,王某某終于供述了事件經過和犯罪事實,這一起迷霧重重的命案成功告破。

    精細測試關鍵情節 協助認定14年前滅門慘案

    1999年12月29日,山東某市濱海經濟區東大洼村任某某一家四口被殺死在自家中。2013年3月18日,在該案時隔14年后,警方成功抓獲了重大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男,75年出生)。該到案后供述了自己殺人的部分犯罪事實,但又很快翻供稱是一東北人名叫“鄭濤”的人伙同自己搶錢,是其殺害了任家四口,自己只負責在現場望風。由于案情特別重大,距離案發時間久遠,現場情況復雜,無其他物證支持,檢察院提出對其作案動機、人數等重要問題進一步審查。

    為此,省廳成立專家組,在會檢后建議利用心理測試技術對其供述的可靠性做進一步探查核實。2013年5月8日至9日,林燕趕赴濱海分局協助審查,利用微反應技術和心理測試技術對張某某進行了全面測試。通過測試,成功探查出“人數1人”、“動機為嫉妒同行”等信息,進一步明確此案系張某某一人作案。林燕在微反應測試期間成功把握其情緒變化和當前對抗審查的心態,結合測試情況對預審工作提出了積極的建議。濱海分局在測試后堅定信心,立即組織精干力量進行審訊,經審查,張某某如實供述了該殺死任家四口的全部犯罪事實。協助當地警方成功查明主要犯罪事實,為下步訴訟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網全媒體記者 顧青青 通訊員 左晟

    [編輯:光影]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