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20日訊 在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室里,陳錫佐一身深藍色的西裝不失穩重,顯露出青年人的活力。熱烈的小組討論已經進行了好幾個小時,但在陳錫佐的臉上看不到絲毫的疲憊,他認真地傾聽同組代表的發言,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每一次討論,代表們都是結合我們平度的具體工作發言,讓我受益匪淺。”作為青島陳氏兄弟養殖基地的總經理,陳錫佐在西艾爾雞蛋的品牌運作上是成功的,近幾年還推出了“24小時雞蛋入戶”的服務模式。但對陳錫佐而言,僅雞蛋入戶還遠遠不夠,他希望借助小小的雞蛋,打通農副產品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降低農民的運輸成本,既然消費者吃到高品質的食品,也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
用雞蛋打通農副產品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1993年,陳錫佐的手里只有600只羽雞苗,靠一個最簡易的養殖大棚開始了自己的養殖事業。如今,西艾爾雞蛋已經成為雞蛋市場上的金字招牌,2016年營業額過億元,陳錫佐的品牌運作已經初見成效。作為來自鄉鎮的青島市人大代表,陳錫佐不僅想要經營好自己一手打造的雞蛋品牌,更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和已有成果,讓更多的農民搭上農村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快車,“最簡單的一點,就是要讓農民多賺錢。”
“大白菜豐收的時候,批發商來村里收菜,每斤才給幾分錢,可到了消費者的手里,大白菜的價格就變成了好幾塊錢,中間得有近百倍的差價,可錢都沒有讓我們的農民賺到。究其原因,運輸成本高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陳錫佐看來,打通農副產品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將實實在在地降低壓在農民身上的運輸成本,把花在路上的錢重新裝進農民的腰包里。
打通這“最后一公里”,陳錫佐已經開始了實踐,“24小時雞蛋入戶”就是陳錫佐富有前瞻性的嘗試,如今已經有4000多戶市民吃上了24小時之內生產的新鮮雞蛋。“在發達國家,1-7天之內生產的雞蛋價格最高,因為新鮮雞蛋的卵磷脂、氨基酸、維生素等含量最高,隨著雞蛋儲存時間的增加,其中的營養元素也慢慢流失,雞蛋的價格也就降下來了。”陳錫佐說,“24小時雞蛋入戶”每周為消費者配送12枚新鮮生產的雞蛋,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陳錫佐還特意搭建企業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從生產基地到鄉鎮和社區的經銷商,再到普通消費者的餐桌,整條運輸線路暢通無阻。
“今年我們的‘24小時雞蛋入戶’計劃要突破10000戶,有了這些忠實的消費者,我們還可以同時配送農民的其他農副產品,或者進行訂單式的農業生產。”陳錫佐認為,雞蛋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沒有替代品的食品,西艾爾的高品質雞蛋已經逐步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同時配送蔬菜等其他產品,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雞蛋是送貨上門的,其他農副產品也是同時配送,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大大降低,農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農副產品品質上,按照科學方式進行種植和養殖,收入自然就會增加。”
農副產品要與金融產品結合
除了將打通農副產品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帶上“兩會”,陳錫佐關于提高農民收入的想法和建議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實體經濟范圍,他希望將實體經濟與金融產品相結合,減少市場價格變動對農民的影響。
陳錫佐表示,今年的雞蛋價格較去年有明顯的下降,價格變動是市場經濟中最正常的現象,但落在每一個農民身上,價格下跌就意味著自己手里的錢變少,甚至會直接影響農民的生活品質。陳錫佐翻看著手機上的信息,如今雞蛋的市場價格在每斤2.87元左右,可他利用期貨市場的特點,在去年就以每斤3.5元左右的價格賣出,避免了今年雞蛋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
“懂農業生產的人不少,懂經濟行情的人也不少,可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懂的人就不多了。”陳錫佐希望能夠打通農村實體經濟與金融產品之間的通道,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方式,增強農民的風險防范意識。
實際上,陳錫佐的愿望在平度已經有了初步的實現。2016年11月,“政策性雞蛋價格保險”在平度正式落地,這是國內首單由政府主導并給予補貼的雞蛋價格保險,開拓出了“保險+期貨”的三農服務新體系。
據信網了解,平度雞蛋價格保險項目就是由平度地區養殖戶組成的合作社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支付保險費。保費由政府補貼和農戶自負資金兩部分構成,其中政府補貼保費的60%。養殖戶在雞蛋上市流通期間,要是農產品價格低于養殖戶投保價格,養殖戶可以獲得保險資金補償。同時,保險公司在期貨公司開立期權賬戶,通過場外期權將賠付風險轉嫁到了期貨市場,為價格保險上了“再保險”。而期貨公司則利用大商所雞蛋期貨市場和場外衍生品市場,對沖保單價格波動風險。
新型職業農民從“老把式”變成“土專家”
在采訪中,陳錫佐不止一次提到要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優化農副產品品質。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新型職業農民這一群體。
2017年,青島市政府將“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農業從業人員等開展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培訓,完成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增強參訓農民的創業就業能力,實現增產增收”列入市辦實事,而平度市在農民職業能力培訓和幫扶農民創業就業方面早已開展了不少嘗試,讓農民嘗到了甜頭。
2016年5月,平度市就開展的首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并對參加培訓的農民進行考試測評,頒發了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主要著眼于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同時,平度市各鎮(街道)結合現代品牌農業優勢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趨勢,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采取政府獎補、民間資本投資、社會資本入股等多元化投資方式進行建設,通過土地流轉或依托現有各類農業開發園區、產業園、批發市場、商業街等存量資源,培育了一批創業園區,為農民創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服務。到2016年底,已有東閣街道、李園街道、白沙河街道、南村鎮、蓼蘭鎮、舊店鎮、大澤山鎮、仁兆鎮、崔家集鎮等9個鎮(街道)提交12家農民創業園申報認定材料。
據信網了解,近年來平度市已先后舉辦種植技術、農藥經營使用人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型經營主體以及農村扶貧類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120余期,建立了農民田間課堂17處,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1500人次,現已全部持證上崗,進一步提高了農民創新創業技能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