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20日訊 4月19日下午,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城市供水、供熱、天然氣情況作了介紹。近年來,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緊緊圍繞“推進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總目標,夯實城市管理基礎,全方位保障城市生命線正常運轉,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城市全年水質合格率保持100%
推進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青島市城管局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24座供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2016年以來,重點推進了仙家寨等6座水廠的工藝升級改造。其中,仙家寨水廠已順利完成改造并通水運行,規模為36.6萬立方米/日。
2016年共抽檢水樣1648個15112項次,合格率100%。為提高水質檢測公信力,去年青島市引入第三方水質檢測機構,每月與市水質監測中心進行平行檢測,去年共抽檢水樣132個2112項次,合格率100%。
海水淡化(礦化)能力達到每天23萬立方米
近年來,青島市集中再生水利用設施不斷完善,現已配套建設了8座集中再生水處理設施,敷設再生水主干管道280多公里。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逐年增多,有關企業和居民小區共建設了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78座,處理回用能力約每天11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逐年擴大,目前,再生水利用量已達到每天40余萬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為35.3%。
加快推進海水淡化(礦化)項目建設,積極謀劃城市戰略水源,科學規劃海水淡化(礦化)項目產能、建設與管理工作,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市海水淡化(礦化)產能達到每天60萬立方米。目前,青島市海水淡化能力已達到每天23萬立方米,居全國領先水平。
年節水能力1億立方米
近年來,市區加大節水技術改造力度,實現了產業結構向節水環保型的轉變。目前,有關企業單位共投資2億多元,完成節水技改項目3000多個,形成了年節水1億立方米的能力,節水型衛生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工業取水量下降至30%。到2020年,力爭市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GDP)用水量低于5.06立方米/萬元,工業用水重復率達到92%以上。
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青島市加大供水管網、二次供水設施更新改造力度,新建和更新城市輸配水管道800公里,改造居民二次供水設施378處,完成居民一戶一表改造111.3萬萬戶,取消居民二次供水水價,實現了同城、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五同”管理模式,走在全國前列。
重視科研創新和全民節水運動。在隴海海之韻小區,建設了全國第一個生活用海水示范工程,每年可節約淡水28萬立方米;在魯信·長春花園建設了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年利用雨水2萬立方米等。深化全民節水運動,開展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全市創建命名了189個節水型企業(單位)、33個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成果逐年擴大。
全力推進電廠余熱替代燃煤鍋爐
落實《青島市清潔能源供熱專項規劃》,組織制定了利用電廠余熱實施燃煤鍋爐替代方案。實施后可替代燃煤供熱面積約2900萬平方米,取消燃煤鍋爐44臺,每年可減少標煤約59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4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652 噸、煙塵排放量236噸。去年完成了對金湖、亨通達兩處燃煤鍋爐房的替代,替代燃煤鍋爐9臺,替代面積達450萬平方米,消除了污染和安全隱患。
推進燃煤鍋爐超潔排放改造
去年,按照超潔排放標準,組織供熱企業實施脫硫、脫硝、除塵系統升級改造,達到燃氣輪機排放標準(即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不超過5、35、50毫克/立方米)。共完成金洲供熱站等26臺鍋爐實施超潔排放改造,每年減少煙塵排放99噸、二氧化硫排放464噸、氮氧化物排放986噸,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濃度。
推進多熱源環網聯網運行
在福利院供熱站、徐家東山供熱站、浮山三小區供熱站、開源東部供熱區域及泰能熱電區域之間,組織敷設供熱管線13公里,實現各熱源間聯網運行,提高了事故應急和極端天氣下供熱保障能力。各熱源平均運行效率由73.9%提高至82%,每年節省標煤2.1萬噸。
深入推進供熱計量收費工作
去年市內三區新增3萬戶計量收費用戶,累計共有1470萬平方米居住建筑、15.2萬戶居民實行了供熱計量收費,有力促進了供熱行業節能減排。
去年,全市新增供熱面積17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2%。清潔能源供熱總面積突破3500萬平方米,占全市總供熱面積的17.5%,供熱污染物排放不斷降低,供熱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3+1”天然氣供應格局
近年來,青島市圍繞“氣化青島”發展戰略,加快氣源引進和管網布局,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管輸天然氣和中石化LNG“三氣源”為主、中海油渤海天然氣為補充的“3+1”天然氣供應格局;高壓、次高壓管網全部貫通所轄六區四市,并向鎮村延伸,管道天然氣供應體系逐步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天然氣管道9226公里,發展居民天然氣用戶達到203萬戶,中心城區管道燃氣氣化率86%,建成運行天然氣汽車加氣站85座,發展天然氣汽車2萬余輛,天然氣鄉鎮普及率達到92%,年天然氣消費量近10億立方米,提高了生活質量,優化了大氣環境。
2016年全市新建天然氣管網168.48公里
2016年全市新建天然氣管網168.48公里,新增天然氣用戶9.32萬戶。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項目順利推進。大唐青島天然氣熱電聯產、高新區燃氣熱電聯產等項目完成前期有關工作。和達中心城、萬科中心等6個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完成,實現順利運行。三是推進天然氣在供熱領域發展。全市新建改建天然氣鍋爐48臺,新增天然氣供熱面積360余萬平方米。四是以商業、餐飲業戶為重點,積極推進非居民用戶天然氣替代液化氣工作,統一安裝燃氣泄露報警和自動切斷裝置,為燃氣安全使用再上保險鎖,2016年市內三區共完成替代1140戶。
2017年,青島市城管局將繼續以廣大市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導向,不斷提升城市供水、供熱和燃氣行業管理水平,推進民生事業發展,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辦好辦實,提升綜合保障能力,確保城市平穩運行。
堅持開源節流,保障城市供水穩定
積極推進海水淡化礦化,打造城市戰略水源,擴大企業利用淡化海水替代自來水資源。推進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利用,啟動即東(藍色硅谷)5萬立方米/日等海水淡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張村河凈化水廠、高新區再生水項目,完成黃島區錦龍宏業再生水項目建設,力爭再生水利用率達38%以上。
進一步加強城市節水管理,嚴格落實定額用水管理和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制度,推進節水技術改造,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小區創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繼續推進自來水水廠深度處理改造,重點加快白沙河等5個水廠改造項目建設,抓好供水設施升級、管網改造以及戶表改造等工作,提升各區市城市供水規范化管理水平。
堅持綠色低碳,加快清潔供熱發展
組織發電廠開展一號機高背壓改造前期工作,最大程度地實施電廠余熱替代市區燃煤鍋爐。繼續做好燃煤鍋爐超潔排放改造工作,在金澤、徐家東山等熱源區域改造鍋爐不少于20臺,推進全行業節能減排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
組織對李滄北部區域蒸汽管網實施汽改水改造,實現開源后海與原堿業區域管網互聯互通,提高主城區北部熱網運行保障能力。完善供熱“以獎代補”考核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更加直觀的補貼資金扣罰機制,提高供熱企業工作主動性。
繼續做好供熱計量工作,新增計量用戶2萬戶以上。扎實做好非采暖季供熱問題摸排改造,組織供熱企業做好供熱設施維保、技改及隱患排查等工作,確保供熱設施完好率,有效提升各類供熱服務質量。
堅持安全供氣,推進燃氣行業安全發展
繼續開展液化氣充裝站安全整治,堅決關閉拆除整改不合格的液化氣充裝站。開展燃氣使用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在非居民用戶推行燃氣泄漏報警和緊急切斷裝置,在居民用戶推廣不銹鋼波紋管等安全設施。以商業、餐飲業戶為重點,推進非居民用戶天然氣替代液化氣工作,年內完成1000戶改造任務。
推進天然氣在供熱領域發展,完成黃島區海爾國際信息谷、劍橋小鎮等居民小區天然氣供熱項目和歡樂海灣、東方海景等公共建筑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市北區大唐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和高新區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冷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完成市區新建天然氣管網80公里,新增天然氣用戶6萬戶,四市新建天然氣管網100公里,新增天然氣用戶2萬戶。推進天然氣管網向村鎮延伸,加大村鎮區域燃氣管網建設。
信網全媒體記者 劉裕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