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中國重汽在西海岸建新能源車項目 年產值18億元

    2017-02-08 13:30:59
    來源:信網
    作者:岳祥 通訊員 王文輝 張濤
    責任編輯:光影

    信網2月8日訊 信網(0532-80889431)了解到,歲末新春,青島西海岸新區再次“被聚焦”:作為中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企業的中國重汽,將投資15億元在該區建設新能源商用車項目,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商用車2000輛,產值18億元,其中一期項目預計2017年年底建成投產。

    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青島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之一的汽車工業的重要承載地,青島西海岸新區將借此推動汽車工業再創新優勢在全國汽車產業領域中謀求新方位。

    圍繞產業鏈,瞄準供給側,置身經濟發展新常態經緯度中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經濟發展新方位,創新改革,銳意突破,推動經濟發展換檔升級。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近2900億元,總量位居國家級新區前三強,增速1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總量超過省內9個地級市;國家級新區煥發新活力。

    傳統產業“轉出”新氣象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處于中日韓世界船舶制造業“金三角”中心地帶,是國家商務部、工信部批準的首批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這里,一批生產“國之重器”的船舶與海洋工程企業在這里集聚。

    在青島海西重機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基地,記者看到,幾十組海工產品設備正在碼頭上制造、安裝、調試,生產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海西重機副總經理代振華告訴記者,公司的產品訂單已經排到了一年以后。

    海西重機曾以生產港口裝卸設備為主,產品質量廣受市場認可。然而,受近幾年全球經濟疲軟、國際航運市場萎靡影響,港口裝卸設備市場需求量銳減,公司發展步入“嚴冬”。面對急劇的市場變化,海西重機沒有選擇被動的“熬”,而是在認真研究分析市場需求之后,把產業重心轉移到需求正旺的海工平臺業務。他們組建了新的研發團隊,在新產品的研發生產中不斷取得突破。“公司自主研發的平臺升降系統不但打破了升降系統原先基本依靠進口的局面,其平臺穩定性甚至超過進口產品。我們還成為國內海工平臺領域唯一能夠獨自制造動力設備并完成總成總試的企業。”代振華一臉自豪地說。

    在如今的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各個造船企業基本都實現了轉型。武船青島公司的產值組成當中,已經沒有了傳統的三大主力船型,而是全部來自于自升式鉆井平臺、深海打樁船、水下機器人支持船等海工裝備和特種工程船。在俄羅斯亞馬爾項目中,中海油青島海工基地承接了36個核心模塊的建造任務,這也是中國首次在國際市場承攬LNG核心工藝模塊建造訂單;而公司的訂單更是排到了2018年以后。

    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六大支柱產業,航運物流、石油化工、家電電子、船舶海工、汽車制造、機械裝備制造等,正圍繞著供給側需求,在產能升級的過程中不斷蛻變,煥發勃勃生機。“舊產業、新動力”,已經成為新區傳統產業的發展常態。

    新興力量“增添”新動能

    2016年12月16日,中國首部好萊塢奇幻英雄大片《長城》首映。作為首部在青島東方影都取景拍攝的大片,上映4天,票房突破5億。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影視產業不但能產生巨大利潤和財富,也是展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山海特色鮮明的青島,一直是影視拍攝者青睞的天然“外景地”。2013年,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項目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建成后,每年接拍合拍片和海外影片30部,國內影片100部,吸引3000余家上中下游影視企業入駐,打造“東方好萊塢”。目前,已集聚影視公司80余家,《環太平洋2》、《哥斯拉2》等11部國際大片簽約入駐拍攝。

    一卷白色醫用繃帶沾血后,瞬間凝固成膠條狀,出血的傷口不僅不會跟繃帶粘連在一起,而且還能促進傷口愈合。“這是我們公司的新產品——新型醫用敷料,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海藻提取物——海藻酸鈉。”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克昌介紹。作為青島市“新五朵金花”之一的明月海藻集團,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業,海藻酸鈉等主導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目前,企業將目光重點鎖定大健康服務產業的“風口”,圍繞海藻+功能食品、海藻+護膚品、海藻+醫用敷料等,創新打造“海洋健康生活新方式”。

    2016年11月16日-18日,2016全球大數據應用研究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隆重舉辦,來自國內外的600余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共同探討大數據應用與研究,4個項目現場簽約,上演了一場大數據的“速度與激情”,正在爭創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經濟版圖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旅游度假、通用航空、科技服務、文化創意、藍色金融、生命健康等十大新興產業,以及影視產業、港口貿易、游艇郵輪、軍民結合、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正在加速崛起,給新區的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政務改革“激發”新活力

    作為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任務的國家級綜合功能區,改革創新一直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主旋律。

    立足職能轉變,新區從理順新區、功能區和鎮街關系開始,理清權責邊界,形成了開發建設的強大合力。按照新的權責劃分,新區是“組委會”、“裁判員”,主要任務是大統籌、大服務;十大功能區是“主力軍”、“運動員”,致力于大開發、大發展;26個鎮街是“啦啦隊”、“工作員”,強化大保障、大治理。

    在功能區,下放173項經濟管理權限,實現功能區的事功能區辦;創新開發模式,在董家口經濟區建立“理事會-管委會”雙層管理體制,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探索“法定機構”管理模式,在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立軍地聯席會議制度。兩年時間,功能區新引進建設項目數量占全區總量的70%以上,成為新區建設發展的主力軍、主陣地、主戰場。

    在鎮街,新區在全國率先推行街道體制改革,剝離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強化基層建設、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發展保障四大職能,新區因此獲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改革,要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加工貿易合同的備案和核銷,一直以來是外貿企業很“頭疼”的一件事。新區開發建設了加工貿易三方聯網審批系統,企業只需把相關信息一次性錄入,商務部門和海關就可以在線完成備案、核銷等所有工作。“這項改革,一年可以直接為我們區700多家外貿企業節省商務費用1000多萬,這還不包括通勤和人工費用。”西海岸新區商務局局長管學鋒說。

    全面取消社會投資類項目前置審批、區級非行政許可事項審批;率先實現工商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規劃“審批制變公告制”、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施工彈性許可……很多新型業態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契機。

    據了解,兩年來,西海岸新區24項改革列為國家級省級試點,35項區級重點改革事項實現突破,15項改革形成具有全國影響的創新經驗。兩年來,新增市場主體11萬戶,總數達到18.5萬戶;項目建設周期平均縮短1年以上。

    信網全媒體記者 岳祥 通訊員 王文輝 張濤

    [編輯:光影]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到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