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12日訊 近日,青島市最終確定了2018年市辦實事10件32項,涉及“就業、教育、養老、救困、扶弱、醫療、環保、住房、交通、食安、文體、公共安全”等基本民生,力求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第一件: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創業,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完成技能提升3萬人、政策性扶持創業1.5萬人、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
1.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促進城鄉勞動者充分就業。
2.完成技能提升3萬人、政策性扶持創業1.5萬人,增強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3.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增強參訓人員的創業創新和就業能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和提質增效。
第二件:提高城鄉教育保障水平,新建中小學標準化食堂100所,開工建設普惠性幼兒園60所、中小學校30所,推進家庭教育普及工程
4.以農村中小學為重點,新建標準化食堂100所,逐步解決中小學生在校就餐問題,保障學生飲食質量和安全。
5.按照省定基本辦園條件標準,開工新建、改擴建普惠性幼兒園60所,進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
6.按照省定普通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30所,進一步提升城鄉中小學校辦學條件。
7.推進家庭教育普及工程,全市創建示范家長學校和示范社區“父母學堂”各100所,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講座200場,培訓家庭教育指導師200名,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優化兒童成長環境。
第三件:加大養老救困扶弱力度,建立養老綜合服務互動平臺,建設社區養老服務場所20處,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提高孤兒生活保障標準
8.搭建以互聯網、物聯網和電視系統為基礎的養老綜合服務互動平臺,整合全市養老服務組織和資源,提升城鄉養老服務水平。
9.建設社區養老服務場所20處,其中城市13處、農村7處,滿足社區老人用餐等需求,推動社會化運營,提高養老服務效能。
10.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將城鄉低保家庭成員罹患部分重特大疾病所需長期、剛性支出的醫療費用納入兜底救助范圍,進一步緩解因病致貧問題,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11.提高孤兒生活保障標準,機構供養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由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到1500元,社會散居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到1200元,保障城鄉孤兒生存生活質量。
第四件:加強城鄉醫療衛生保障,引進高水平醫院2家,新建院前急救站18處,提高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和保障待遇,擴大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
12.以國際一流為標桿,引進高水平醫院2家,進一步提升我市醫學科技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
13.依托市區醫療機構新建院前急救站18處,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務。
14.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增加130元,二檔居民在一級醫院住院醫療費(含門診大病)報銷比例、大病醫保超限補貼報銷比例各調增5%,適當調增門診統籌包干標準和支付額度及社區巡護報銷比例,進一步緩解看病貴問題,減輕參保居民醫療負擔。
15.建立多元化籌資機制,將城鎮職工中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納入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進一步提高失能失智人員護理保障水平,減輕家庭照護負擔。
第五件:加快美麗青島建設,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工程500萬平方米,增加清潔能源供熱能力2000萬平方米,新增、改造公廁230座,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配建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設施100處
16.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工程500萬平方米,促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
17.發展清潔能源供熱,增加清潔能源供熱能力2000萬平方米,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
18.按照公廁建設標準,新增、改造公廁230座,推進“廁所革命”,提升城市綜合品質。
19.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20.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源頭治理,配套建設規?;笄蒺B殖場廢棄物處理設施100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第六件: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啟動棚戶區改造3.5萬套(戶),完成住房保障7000套(戶),整治居民樓院500個,改造農村危房1200戶
21.啟動棚戶區改造3.5萬套(戶),其中市南、市北、李滄三區1萬套(戶),其他區市2.5萬套(戶),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和質量。
22.繼續擴大貨幣補貼范圍,將市內六區租賃補貼的收入標準調整至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1810元;通過實物保障和新增貨幣補貼實施住房保障7000套(戶),其中實物保障4000套,新增租賃補貼3000戶。
23.對500個居民樓院實施綜合整治,進一步優化市容市貌,提升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
24.為農村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改造危房1200戶,改善農村困難群體居住條件。
第七件:保障市民便捷出行,開辟調整市區公交線路50條,升級改造市內三區老舊交通信號設施150處
25.優化市區公交線網布局和運行時間,開辟調整公交線路50條,提升公共交通運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
26.升級改造市南、市北、李滄三區老舊交通信號設施150處,提升道路交通環境,保障出行暢通有序。
第八件:守護公眾食品安全,開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檢測65000批次,創建星級農貿市場不少于40處
27.開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檢測65000批次,提升食品安全科學監管水平,增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28.按照“管理規范化、環境整潔化、價格大眾化、計量智能化、設施安全化、消費人性化”的目標,創建星級農貿市場不少于40處,鼓勵新建改造農貿市場參與星級評定,為居民提供優質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第九件:優化城鄉公共文體服務,開展文化消費促進活動,對看電影看書看演出和藝術培訓給予補貼,建設健身場地100處
29.開展文化消費促進活動,以政府補貼、專屬折扣、積分獎勵等形式,對參與看電影、看書、看演出和藝術培訓的市民給予最高50%總額不超過500元的補貼,促進文化消費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
30.建設籠式足球場、多功能運動場和體育公園等健身場地100處,營造良好健身環境,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第十件:強化公共安全保障,完成應急救護證書培訓2萬人,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60臺
31.上線運行紅十字應急救護(第一響應人)云平臺,完成“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證書培訓2萬人,提升城鄉居民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32.在軌道交通站點及機場、客運車站、港口客運碼頭、場館、旅游景區(點)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60臺,引導和推動AED設施普及,提升公眾安全保障水平。
[編輯:亞麥]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