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5月24日訊 城市管理工作很難,城管人內心的壓力也許不為人所知。近日,信網(0532-80889431)跟隨西海岸長江路執法中隊的執法人員,體驗了把城管執法。下午1點半,大雨剛停,長江路中隊的各個分隊執法人員紛紛去各個管區巡邏。城管工作除了日常的巡查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處理群眾所反映的熱點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
油煙排放已達標 為何還有投訴舉報
看到環保分隊的小組長張林林要出去處理舉報,信網隨后前行。張組長帶著自己的組員開車來到了唐家灣B小區。映入信網眼簾的是三家燒烤門頭:阿里巴巴燒烤、品味小廚、味道工廠,跟隨執法人員一起走進三家店里面,一一檢查其油煙凈化裝置。據張組長介紹,這三家一直在被群眾投訴油煙污染,但三家的油煙凈化裝置多次檢查,均為達標排放。那為什么還會被舉報呢?
執法人員與商家溝通。
原來這三家店面位于小區臨街的門頭房,該小區是一個四合院的設計,只有一個出入口,四周都是居民樓,居民樓的一二樓的門頭房都是餐館,排放的油煙順著商家窗戶和管道都匯集到了小區里面,雖然單家油煙排放合格,但多家匯在一起,還是會聞到些燒烤味道。
小區內的油煙凈化裝置。
當信網詢問是否有解決辦法的時,張組長也是一臉無奈,“我們想過很多辦法,建議采用高空排放,將管道通過三樓平臺延伸到樓頂,但是四五六樓的居民不同意自家窗邊走管道,說高空附加在墻上的管道會形成共振,產生噪音。”執法人員與小區居民多次協商未果,目前也在繼續做這些居民的工作,導致現在還是有些投訴舉報。
一個天臺的歸屬 兩家因違規產生矛盾
剛剛回到中隊,信網看到阿里山路管區分隊隊長的楊勇偉帶著女隊員管婧正要出去處理投訴,便再一次跟隨執法人員一起。巡邏執法車在隆祺嘉園停下。在車上,信網與管婧交談了解到,要去處理的是阿里山分隊的執法疑難問題,在小區的二號樓有一個因網店門頭房所建設的天臺,這個天臺的一大部分都蓋在一單元的范圍內,而極小部分在二單元。
伴隨著敲門聲,一單元402戶的阿姨走了出來,帶著執法人員走到產生問題的露天天臺。信網看到天臺本身并沒有問題,問題在于一單元401戶和402戶(這兩家是一家人)將自家的陽臺延伸出了建筑面積之外,搭造了違規的陽光房;二單元401戶的居民則將自家窗改造成了門,在陽臺外面養著花草。
執法人員與業主溝通。
據楊隊長介紹,這兩家互相舉報:一單元業戶舉報二單元業戶“違規窗改門”,而二單元業戶則舉報一單元業戶“違規搭建陽光房”。舉報的原因是天臺的歸屬權,一單元業戶稱在合同里有寫到天臺是屬于自家所有,“他們(二單元業戶家)陽臺是窗戶,本就不能使用天臺”。因為舉報,城管執法人員已經來過多次,業主曾表示會主動拆除,但依舊沒有任何變化。發展至此,雙方均不配合,要求必須同時拆除,不然兩家誰都不拆。
現在執法人員已經調取他們房產材料,要求雙方業主前去做筆錄,但一單元業主并不配合。信網從中隊了解到,雙方若繼續處于僵持狀態,不肯主動拆除違規建筑,業主將會列為失信人員,直到其主動拆除,表現良好,才可能會將其從失信人員名單中撤除。
一下午,信網跟隨兩個分隊去處理投訴舉報,感觸頗深,就像中隊執法人員說的那樣,“我們只是希望市民能理解我們,真正感受到城市管理缺不了我們”。美麗的青島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城市的管理不僅僅依靠執法人員,還需要大家的配合和理解。信網全媒體見習記者 徐雅琳
[來源:信網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