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西海岸新區亮出成績單 海洋經濟總量四年實現翻倍

    2018-06-06 18:19:51
    來源:信網
    作者:張孝鵬
    責任編輯:三人目

    信網6月6日訊 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獲國務院批復設立,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獲批四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先行先試的創新實踐和善作善成的勇敢擔當,深度軍民融合,全面經略海洋,建設美麗新區,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智慧港口建設全國領先,“機器人”成為碼頭上的主角;船舶海工制造實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擁有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庫、最大海藻加工基地……

    作為國家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以提高海洋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海洋傳統產業走向遠海、海洋新興產業走向深海、海洋服務業走向陸海統籌的發展路徑,全面提升新區海洋經濟發展質量,努力擔當海洋強國戰略的新支點。

    2013年至2017年,海洋生產總值由491億元增長到1019億元,年均增長20%,海洋經濟總量四年實現翻倍增長,海洋生產總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1.8%增長到31.7%,年均提升2.5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綜合考核指標連續四年全市第一。2017年,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別達到1.2%、7%和35%。

    交出這樣一份優異的海洋經濟成績單,得益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高海洋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從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的粗放擴張,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的內涵提升轉變。

    船舶海工制造邁向深遠海

    作為全國重要的船舶海工生產基地,新區海工平臺設計制造及總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船舶行業形成從修造船、船用柴油發動機、船舶電力推進系統到港口及船用機械的完整產業鏈。新區生產制造的國內首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世界首座全自動深海半潛式“智能漁場”等高端產品享譽海內外。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新興業態不斷涌現。信網在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看到,和傳統碼頭人來人往不同,整個碼頭上“空無一人”,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智能生產控制系統遠程遙控的全智能化機器作業,像高樓一樣鱗次櫛比的“機器人”成為碼頭上的主角,而工作人員只需坐在遠程監控室里,看著屏幕里的他們完成集裝箱的裝卸、堆存等作業。

    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位于前灣港區四期5-10泊位,岸線長2088米,縱深784米,前沿水深-20米,年通過能力520萬TEU,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0000TEU以上的集裝箱船舶。該碼頭由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管理,由青島港自主構建全球領先的智能生產控制系統,采用世界一流的全自動化技術設備,顛覆了傳統集裝箱碼頭作業模式、管理模式,實現決策智能化、生產流程化、操作自動化、現場無人化、能源綠色化。

    在全自動化碼頭目前兩個泊位作業中,后方生產控制中心9個遠程操控員承擔了傳統碼頭60多人的工作,減少操作人員約85%,提升作業效率約30%,碼頭設計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40自然箱,是當今世界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集裝箱碼頭。

    海帶變醫用敷料升值300倍

    新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比重快速增加。海藻酸國際、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30%和40%;褐藻膠國際市場占有率25%。衣康酸、異麥芽酮糖,生產規模世界第一,海洋微藻生產高附加值DHA,生產規模國內最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完成產值100億元,增長17.7%,擁有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庫、最大海藻加工基地。目前,新區海洋生物產業逐漸向醫藥領域提升拓展,重點生產空心膠囊、醫用輔料等。

    作為全球海藻行業的領軍企業,青島明月海藻集團被譽為青島“新五朵金花”。在該集團的展廳,工作人員向信網展示了這樣一幕:一卷白色醫用繃帶沾血后,瞬間凝固成膠條狀,出血的傷口不會再跟繃帶粘連在一起,而且還能促進傷口愈合。這種神奇材料的成分之一便是海藻的提取物——海藻酸鈉。海藻酸鈉等主導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業。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線管負責人給信網算了一筆賬:從1噸8000元海帶中提取海藻酸鈉的價值為1.6萬元,將海藻酸鈉做成海藻纖維就變成8萬元,再做成終端藥用輔料就變為240萬元,升值300倍。

    海洋服務業成為新的增長極

    2017年,新區濱海旅游業快速增長,實現總收入219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2213萬人次,分別增長14.7%和20.6%,連續多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濱海旅游向高端發展,游艇旅游產業成立了產業聯盟,初步形成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2018年3月23日,2017-2018克利伯環球帆船賽參賽團隊結束了在青島西海岸的???,開啟了第九段前往美國西雅圖的航程。克利伯環球帆船賽是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海比賽。本次停靠的亮點是首次啟用青島西海岸新區東方影都星光島萬達游艇會碼頭,預計將成為新區濱海旅游的新熱點。

    此外,全省首家面向海洋產業的融資租賃公司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全國首家海洋權益交易市場實現海域使用權增值率高達600%,海匯村鎮銀行創新開展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交通銀行籌劃海洋經濟專項授權額度由7億元提高到50億元。正在成立海洋產業發展基金等。

    海洋科技服務業也在迅速崛起。國家級海洋物探及勘探設備工程實驗室投入運行,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中心獲批全省首批制造業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項目加快推進。海上綜合試驗場、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及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等重點平臺加快建設。

    海水淡化全產業鏈加速形成

    海水淡化產業實現新突破,一條云集了自主核心技術、裝備制造集成以及項目設計施工的海水淡化全產業鏈,正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加速形成。

    位于董家口循環經濟區的海水淡化項目日出水量達10萬噸。“這項工程打破了國外對海水淡化核心技術的壟斷。”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個自主設計研發、自主投資建設、自主管理運營的海水淡化項目。

    如果說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是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循環經濟的范本,那么西海岸新區的三泰膜項目則是專注于海水淡化、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膜產品研發生產,同時涉及膜設備集成,以及水處理相關項目設計施工的“全能選手”。

    三泰膜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納米多孔陶瓷復合濾膜、反滲透膜及其制備方法”,將陶瓷納米粒子應用到膜加工工藝中,使出水率一舉提高了20%。該項目投產短短兩年來,產品已遠銷印度、越南以及新西蘭等國,正成為亞洲品種最全、產量最大的膜生產基地之一。

    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共儲備藍色經濟項目170 個,總投資約 2683 億元;年內共完成投資167.8億元,其中,新竣工項目20個,總投資59億元。77 個項目列入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重點項目,總投資 1400億元,分別占全市的 55%和 69%;聯想海洋產業運營總部、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等7個項目列入省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總投資704億元,占全市列庫項目總額的82.9%。信網全媒體記者 張孝鵬

     

    [來源:信網 編輯:三人目]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