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退伍不褪色 青島西海岸新區退伍軍人找到民生服務“新戰場”

    2018-07-31 13:30:53
    來源:信網
    作者:岳祥
    責任編輯:芃芃

    信網7月31日訊 日前,信網(0532-80889431)來到位于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雙珠路和大珠山中路交匯處的維客超市,在附近的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見到了一位挺拔的漢子——該工作站站長趙慶華。

    幾句寒暄過后,趙慶華一邊填寫工作日志,一邊打開了話匣子。

    據了解,趙慶華是去年下半年成為了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維客站)的站長,站上現有9名工作人員,都是退伍軍人。

    雖說已經放下了手中的鋼槍,但趙慶華卻沒丟部隊的傳統,“部隊上對內務的管理要求非常高,現在我們每天8點40就會來到工作站,打掃內務、檢查電路等,確保站內的衛生環境潔凈、物品擺放齊整。”

    在工作站上,信網還見到了三面錦旗,這是該工作站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縮影。“我們秉承‘時刻準備著’的精神,市民需要什么,我們就解決什么。”趙慶華說,工作站的主要職能就是就地處置突發事件、做好咨詢事宜及化解矛盾等,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7月8號上午,在19號社會治理維客流動工作站旁,愛心西瓜義賣傳遍全城,在流動站工作人員及各公益組織和廣大市民愛心幫助下使薛家莊沙溝村民欒大爺一家度過難關。就在前幾天欒大爺家中突遭變故,2名老人和1歲多的孩子同時住院,雨季到來,眼看800多個成熟西瓜要爛在地里,孩子還急需用錢治病,得知情況后,流動站立即聯系社會治理辦公室及社區,通過起航等公益組織和微信轉發,開展義賣活動。800個西瓜6個小時就賣光,孩子媽媽拿著14000元愛心收入留下感激淚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孩子有錢治病了,欒大爺一家度過了難關。

    去年,青島西海岸新區重新構建社會治理新模式,創新建立全域化、一體化、便民化的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主要針對基層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將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打造成更加便捷的便民服務平臺,承擔著開展日常巡查、應急救助、訴求受理、咨詢宣傳以及其他服務工作,推進社會治理觸角向轄區街頭延伸,實現了群眾表達訴求零障礙,服務群眾零距離,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目前,全區46個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站上共200余名工作人員,其中70余名是退伍軍人。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社會治理辦公室主任王紅的心里,趙慶華和他的隊伍是一支“雄赳赳,氣昂昂”的隊伍。該工作站成立以來,累計受理群眾訴求1262起,處置治安、救助等方面的應急事項16起。“退伍軍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進站以來,他們發揚軍隊良好作風,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實現了角色轉換,成為街道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王紅說。

    在隱珠街道,這樣的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一共有5個,配置了44名工作人員,全部都是退伍軍人,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已經成為退伍軍人為人民服務的“新戰場”。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灣路和新華路交匯處,毗鄰工人文化宮的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信網見到了該工作站站長鄧漢平和指導員朱光照。

    談起這份新工作,鄧漢平告訴信網,“我們工作站一共10個人,都是退伍軍人,工作站為我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這里,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

    “我們十個人就是一個‘戰斗班’,既然在站上工作,就要盡到自己的職責。”朱光照表示,無論是在軍人崗位上,還是在工作站崗位上,他們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每天開“班前會”,展開常態化巡查,“我們把百姓的訴求放在首位,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在“戰斗班”努力下,下水道多年污水冒溢得到解決,文化宮危樓得到及時修復,1488起群眾訴求得到受理……

    “他們做事很執著,群眾的訴求真正得到解決他們才會放心。”王紅告訴信網。

    不僅僅是隱珠街道,在西海岸新區,越來越多的退伍軍人正堅守在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的崗位,他們身著統一制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事幫忙,成了街頭巷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老殷是隱珠街道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文化宮站年齡最大的退伍老兵,已經年近60歲。在工作崗位上,他把原來接外孫的任務交給了家人,自己則全心投入到工作站的工作中,用心做好身邊每一件事。“工作中,老殷大哥勤勤懇懇,時刻傳遞著正能量,用一言一行影響著我們,是我們的榜樣。”鄧漢平告訴信網。

    在老殷看來,律人必先律己,言行一致才能做好老兵的表率,“退伍不褪色,不管退伍多少年,當兵的初心還在,基本素質還在,選擇了就要認真對待,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老殷說。

    打造應急服務的“直通車”,成為緩解社會矛盾的“潤滑劑”,撐起維護公共安全的“保護傘”,搭建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這是西海岸新區布局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的初心,亦是這些退伍軍人的“新軍規”。他們堅守在街面、景區和治安事件易發區域,為群眾站好民生崗,他們常說:“看到群眾有困難,不由自主地就想幫忙;得到群眾的贊許,發自內心地感到滿足。”信網全媒體記者 岳祥 通訊員 于芳艷 李濤

    [來源:信網 編輯:芃芃]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