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記李滄體育教師陳寧:這是真正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2018-10-09 22:05:00
    來源:信網
    作者:于曉
    責任編輯:光影

    信網10月9日訊 “無體育,無教育”,關注教育,就不能不關注體育。日前,由教育部、央視聯合推出的首屆全國體育教師大型公益活動《我是體育教師》全部結束,來自李滄區的青島27中體育教師陳寧從全國近60萬體育教師中脫穎而出,在經過了網絡投票、教學技能測評、說課測評、風采展示并且深入西部偏遠地區和革命老區的基層學校進行公益支教后,獲得了“我是體育教師”這枚含金量十足的獎章。全國獲得此獎章的一共只有六人,陳寧是山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也是全國唯一一名女教師。

    “可能從物質的角度講,教師不一定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是從精神力量的視角講,在育人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體育教師是真正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陳寧老師的這句話可謂一語雙關,體育老師育體、育心、育人,職業光輝自不必言;體育老師最不一樣的是,每一天每一日,與太陽為伴,與紫外線共舞,付出的艱辛和汗水,更加光輝閃耀。

    \

    這個老師不一樣:體育老師里最有才情的

    了解陳寧老師的人都知道,她小巧的身軀里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她能跑能跳、會說會寫,最難能可貴的是,她21年如一日,一直兢兢業業,不斷地學習、進步,創新、收獲。身為一名體育老師,她在刻苦鉆研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通讀了諸多中外教育著作。她邊看邊摘抄,有好多都已經深入記憶,融入骨髓,成為了她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追求。她把讀來的書、聽來的課融會貫通,活學活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和訓練中實踐運用,不斷積累和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

    “我每天都寫工作日記,車上隨時放著本和筆,出去聽課見到好的教學方法,我自己有什么感觸,有哪些新點子,有什么心得體會,都會隨手記錄下來”,陳寧老師坦言,因為這個習慣,自己受益匪淺,“有需要的時候隨時拿出來看看,思路立馬就清晰了,見到有好的教學方法,回來馬上就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這樣一來,就永遠刻在我的腦子里,成了我自己的方法,多久都不會忘”。

    就連今年4月去江西贛州東村中學支教的那一周里,陳寧老師每天要備課、聽課、上課,忙碌無比的一周讓她瘦了六斤,她也沒忘記每天寫日記,“經常是忙活完一切都到凌晨兩三點了,我也會把這一天的心得寫下來。”陳寧老師的支教日記文字生動、飽滿,凝練而又富有張力,感情充沛、動人心魄卻又細致入微,字里行間飽含對體育教育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和對支教工作的點滴記錄與反思,不但能夠顛覆世人對體育老師的刻板印象,其才情和水準放到語文老師堆里都能發出光來。

    \

    骨干名師里最顯年輕的:21年不變初心和本心

    說陳寧老師從教21年了,很多人可能不信,因為她看上去實在太年輕了??大w育課上的陳寧,熾烈的陽光下,她梳馬尾辮,著長袖衣、戴遮陽帽,一副近視鏡下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自帶光環。她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忘記了年齡、忽略了長幼,指點學生動作的時候,她落落大方、有板有眼,跟學生游戲的時候,她哈哈大笑、無拘無束,而有這樣一位小巧玲瓏、可親可愛的體育老師,學生們可以放開手腳展示自己的體育天賦,學生踢足球的時候會告訴她,“老師你小心點,別把你踢飛了”,學生比賽跑步的時候,會私下打賭,誰跑第一就過來抱她一下……每天跟這些真誠、善良、可愛的孩子們相處,陳寧老師覺得每堂課都是享受。

    太多人夸陳寧老師年輕了,面對大家羨慕到不行的眼神和話語,陳寧老師趁機“忽悠”大家:“讓孩子長大以后當老師吧,跟學生在一塊,天天嘻嘻哈哈的,就是年輕。當體育老師就更好啦,每天都在鍛煉身體,體格好,體型也好。”

    能文能武、可愛可親、方法得當,對一位老師來說,真的挺重要,但是,這仍然不是陳寧老師的從教法寶。陳寧老師一直以來都很勤奮,從來沒有偷過懶、懈怠過, 也許是了解了自己的初心和本心,也許是探及了教育的真諦,陳寧老師所做的一切更純粹,更“一切為了學生”。

    在陳寧老師的體育課上,游戲、比賽都很常見,就連學生們最打怵的耐久跑也有了趣味性,“拼詩詞分組比賽,跑一圈就能拿到一個字,最后拼出一首詩;或者跑圖形,跑游學,我總是想出各種名頭來讓學生不知不覺、笑著、樂著就跑完了,我還會給每個學生做成長記錄冊,一學期抽測七八次,學生們不知不覺就進步了,而每次看到自己的進步,都很直觀,孩子們也很開心”。

    \

    這個老師有方法:繩動校園讓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央視曾經給陳寧老師拍過一個7分鐘時長的視頻《陳寧:“繩”動校園》,最簡單的表述方式,就是陳寧老師主持的青島27中“樂動青春”工作室改革學校體育教學,用跳繩聯動促成了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體質的大幅提升。

    陳寧老師說,近年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為改變這種現狀,她帶領工作室的老師們積極參與到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聚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青少年體育問題及對策研究》的研究中,主研的子課題《青島二十七中開展“繩動校園”課程對促進水平四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驗研究》,已經順利結題并獲得六項全國大獎,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

    學生每人一根跳繩,班級還有大跳繩,每天在大課間的時間里通過各種跳繩方法來達到鍛煉目的,“這是我們的校本課程,大家跟著音樂節奏跳,大大提升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近兩年在李滄區體質健康抽測中,青島二十七中均獲得李滄區初中學校第一名,其中2017年抽測合格率達到100%。”

    信網得知,今年剛剛過完一個暑假回來以后,陳寧老師一直帶的初三年級的四個班中已經有兩個班級合格率100%,“爭取到明年體育中考,初三級部中考合格率達到100%”。在陳寧老師的帶領下,學校體育老師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無論是體育教科研,還是指導學生專業隊比賽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

    開發室內體育課程:讓學生雨天也開心

    教育工作是重復的嗎?也不盡然,如果你善于學習,有發現問題的眼睛、解決問題的熱情和創新實干的精神,總是會有新點子、新辦法的。陳寧老師說,從事體育教學這么多年來,她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喜歡,也感同身受著孩子們不能上體育課的煎熬和不舍。“一下雨學生那個不高興啊,所以我一直都想著怎么讓學生下雨天也能在體育課上得到鍛煉、學到技能,也能高興起來”,再加上近年來霧霾天增多,戶外體育課受限,那么,新模式的體育課就成為了師生的共同需求。

    陳寧老師說,室內體育課可以有理論知識、保健知識、室內運動,體育比賽鑒賞等,“都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比如打籃球蹙著手應該怎么辦;學生崴了腳應該怎么處理;田徑比賽的規則有哪些;籃球賽的規則是什么;室內籃球操怎么做;怎么欣賞籃球比賽,怎么躲閃;室內怎樣練習無球技術;連續一周霧霾天,老讓學生上自習大家不愿意,學校要求開足開齊體育課怎么辦……”陳寧老師說,他們現在在一邊實踐一邊編寫課程,他們申報的《水平四室內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體系建設的實踐研究》已被立項為青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師專項課題。

    陳寧老師介紹,這項工作目前由整個“樂動青春”工作室一起做,要有動作,有圖片,有視頻,還有配樂,“我們這個團隊可厲害了,學科融合做的非常好,我們校長也說啦,我們有什么需求,只要有利于學生和學校發展的,一定大力支持”。

    \

    校長有話說:我們學校有很多“陳寧”

    對于自己學校的老師取得的如此高的褒獎和榮譽,青島27中校長鄧學軍說,陳寧老師獲得“我是體育教師”獎章的好消息,他已經在上周的校長辦公會上向大家做了通報,“老師們都非常激動、很開心,這就像是給我們的教師隊伍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大家明白,其實,我們的老師并不比他們差,干工作只要你用心了,動腦了,并且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收獲”。鄧學軍校長坦言,自己是今年8月底就任青島27中校長的,在來到這所學校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每天都被自己的老師們感動著:“這所學校不出名,默默無聞的,這個地方的老師也特別樸實,老師們都特別認真,他們的那種樸實、用心,讓人很感動”,鄧學軍校長說,青島27中的老師們都有顆淳樸的心,在他看來這就是愛,“這是當老師不可或缺的東西,唯有用愛澆灌的教育才有味道”。

    鄧學軍校長說,青島27中有很多的“陳寧”,正是有了這么多老師的用心付出,才給人“學校雖小,但很精致,學校挺舊,但值得品味”的感覺,“這才開學一個來月,我們的體育老師就能喊出初一新生的名字,能看出初二、初三的哪位同學過了一個暑假人瘦了,就是因為老師們都把學校當家一樣愛護,把學生當自己孩子一樣”,面對這樣一支教師隊伍,鄧學軍校長很有信心,他提出“保姆式”的導師制辦學模式,希望老師們能夠推進“實效工作、智慧教育、幸福教師、快樂學生”教育工程,做幸福、奮斗的老師,育快樂、成功的學生。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光影]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