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網關于如東路上3米內兩個停車收費公示牌,標準卻不一致的報道引發關注(詳見《一條路兩個收費標準,道路泊車停車費讓人犯迷糊》)。泊位緊張,引入專業公司管理本是好事,可短短3米的范圍內兩個內容完全不一樣的公示牌,這也讓居民們無所適從,為什么沒有統一標準呢?停車惠民是否真正落到實處?
近年來,青島市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把本來用于通行的城市道路兩側劃上停車位,不僅能有效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也方便一些在附近短時間辦事車主的停車需求。道路屬于緊缺的公共資源,如果部分人占據公共資源而不付費,對其他市民來說很不公平。2017年,根據 《青島市實施道路停車泊位統一管理工作方案》,青島市內道路泊車實行“一家管”,道路停車納入統一規劃,道路停車納入統一規劃,由政府確定的國有公司進行統一管理,使停車收費公開、透明,解決停車收費亂的問題。
針對如東路的收費標準,工作人員也解釋是為了“滿足不同‘用位’需求的車主群體,晚上傾向于照顧居民,白天就傾向于照顧上班族。”然而周圍都是居民區的如東路還要切成兩半,在收費標準、收費時段上讓人難以琢磨,同一條道路相隔三米遠,一邊白天收費,一邊晚上收費,這樣對停車收費進行管理是否是按照當地實際情況?如此是否真的照顧了上班族?停車會不會更貴?
私家車越來越多,車位卻是在某一集中地是有限的,路邊停車位利用價格可以提高臨時停車泊位周轉率及道路通行效率,交管部門劃定夜間、周末、節假日停車路段,一般車位上都標有免費停車時間段,是為了道路通行能力而服務的。而同一路段劃定不同收費時段的停車位,容易讓車主無法判斷,也容易讓車主懷疑這樣的創收項目會不會造成停車低效的后果,是不是真的能提高停車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青島市內道路泊車實行“一家管”之前,道路泊車“占位”現象頻發、停車費“糊涂賬”更是成為市民廣泛詬病的話題,也有“相隔200米收費貴一倍,青島部分路邊泊車員收費忒任性”的報道見諸報端,這正是缺乏明確規則,而導致的路邊停車位管理失控的不合理現象。
歸根到底,道路本就不是用來停車的,對路邊停車位收費,路側停車僅僅是緩解停車難的一種補充手段,人們所希望的也并不是一概取消路邊停車收費,而是希望有關方面就收費的合理性、合法性、透明性等問題,有一個明確的公示和說法,才能徹底打消公眾疑慮,讓停車費的收取更陽光,更令人信服。
要讓停車管理亂收費亂的現象真正銷聲匿跡,相關部門在解決停車難問題時,要更好的利用價格和區域資源優化配置來調控交通出行需求,實現區域停車供需動態平衡,助力停車泊位真正惠及廣大市民。
信網評論員 陳曉宇
[來源:信網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