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青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代碼001219)職工監事李江收到青島證監局出具的《關于對李江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22〕5號)。
據悉,李江作為青島食品時任職工監事,其配偶匡彩玉于2021年11月2日買入公司股票300股,金額9807元;又于2021年11月3日賣出公司股票300股,金額8874元。該行為構成短線交易,違反了《證券法》第四十四條有關規定。
眾所周知,一家企業上市前都會聘請中介機構進行長時間的輔導,其中包括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換句話說,只有充分了解法定權利和義務,知道自身的責任和底線,才有資格擔任上市公司的“董監高”,畢竟企業上市之后就成為公眾公司,“董監高”作為股東聘請的代理人,要對所有股東的利益負責。短線交易不僅是上司公司內部人士對自身法定義務的違反,更是對證券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侵蝕。
在國內股票市場,每有短線交易出現,辯解理由便是:系相關親屬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所致,均為個人操作,不存在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謀求利益的情形。青島食品的這次辯解也不例外,只是這一套路化的蒼白辯解,市場大眾能信幾分?
A股上市半年不到,監事就被監管部門出示警示函,青島食品內部管理可見一斑。
此外,青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申請上市期間,曾多次因產品抽檢不合格被通報。其中,2021年1月4日,因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青島食品作出罰款120萬元的行政處罰。2021年2月,《光明日報》更以《青食餅干再出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底線如何守牢》為名發表評論文章對其點名批評。
做食品,不能靠情懷,而是要靠良心來做事。只有實實在在做產品的企業,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一個食品企業,沒有責任感,沒有了對消費者的敬畏心,必然得不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更不要說企業的發展。經幾代人努力共建的青島食品品牌形象,如果因為貪圖小利而毀于一旦,實在是得不償失。
信網評論員 岸清
[來源:信網 編輯:古德]大家愛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