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13日訊(記者 于曉)2021年9月,在外地工作的賈先生收到一條來自青島醫保城的短信。雖然手機號的歸屬地是青島,但他好多年沒有回來了,“為什么會有青島的藥品銷售企業邀請自己辦會員?這家企業又是怎么拿到我的手機號的?”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賈先生的腦海中。從收到短信到現在歷經半年時間,賈先生一直在想方設法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一份市場監管所的回復意見,讓他認為這種群發的商業短信還很可能涉及違法獲取個人信息;而經過多區市市場監管部門的逐一落實,事情似乎愈發撲朔迷離。如今,青島醫保城的答復似乎并沒有讓答案水落石出,“員工抄來的挪車電話”也難以解開賈先生的全部疑惑。
青島醫保城發短信 號碼來源還牽扯另一家公司?
類似的推銷短信賈先生收到過無數次,每次收到他都百思不得其解:“茫茫人海,他們是怎么弄到我的手機號,還擅自給我發信息的?”賈先生十分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對于商家隨意發送商業短信打擾用戶的行為很不滿,所以這一次他決定要找到問題的源頭,“國家法律都明確規定了,不經過用戶允許不能發送這樣的商業短信,這樣的事一定要被遏制住。”
既然短信的開頭有“醫保城”三個字,賈先生就先投訴了青島醫保城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南區市場監管局落實后發現醫保城藥業集團不開展業務,也不向任何人發送短信,實際發送短信的是青島醫保城藥品連鎖有限公司,而醫保城藥品連鎖有限公司又是醫保城藥業集團的股東之一。
弄清楚了信息的發送者,根據屬地化管理的原則,賈先生的投訴被轉到了嶗山區市場監管部門,由麥島市場監管所進行調查落實。不久,賈先生收到了一份落款為麥島市場監管所的回復意見。在這份回復中出現了一個新的企業名稱——青島國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指醫保城藥品連鎖有限公司)通過短信平臺給舉報人手機號碼發布短信內容,其號碼來源于青島國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經查證,兩公司簽有《數據信息保密協議》,條款規定雙方同意并承諾所獲取的所有用戶信息均通過和達渠道獲得用戶的事先許可及同意,不存在違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
有公司提供號碼來源,又有另一家公司負責發送短信,兩家公司之間還有數據保密協議……這些信息堆積在一起難免會讓人聯想到違法獲取個人信息這一不法行為。“我沒跟醫保城的打過交道,也不知道這家名叫國信科技的公司,更不知道他們從哪兒弄到了我的手機號還提供給了其他單位。”到了這一步,事情的復雜程度已經超過了賈先生最初的想象,可既然已經有了新的線索,賈先生也決定要把中間的貓膩也翻個底朝天。
三區市場監管部門接連介入 國信科技力證清白
據了解,這家青島國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島國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廣為市民熟悉的“便捷青島”APP綜合支付云平臺就是由這家公司自主投資建設的。“我也查詢過國信科技的業務板塊,印象里我使用過他們的琴島通,也注冊過‘便捷青島’。”回想自己之前的無心操作,賈先生對麥島市場監管所的回復意見是相信的。
在賈先生看來,無論是國信科技未經授權擅自泄露自己的手機號碼,還是醫保城未經允許就擅自發送商業短信,這些行為都已經侵犯了用戶的合法權益,“我追究這件事,不單單是為了一條打擾了我生活的短信,更是想因此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家,希望他們引以為戒。”
因為國信科技的注冊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所以這一投訴件在市南區和嶗山區的市場監管部門轉了一圈后,又由西海岸新區的市場監管部門接手。新一輪的調查落實是圍繞國信科技展開的,可得到的結果卻直接推翻了此前麥島市場監管所的回復意見。
“這件事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是之前醫保城提供的信息不準確,誤以為是我們公司提供了號碼?,F在經過市場監管部門的進一步落實,已經把事情解釋清楚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投訴,國信科技工作人員解釋稱,此事純屬烏龍——根據國信科技查詢到的結果,賈先生的手機號是在2019年注冊了“便捷青島”的賬號,而與醫保城相關的線上購藥業務板塊是在2020年上線的,“賈先生在注冊賬號后沒有登錄使用,也沒有購藥的記錄,因此可以排除是由我們泄露了用戶的電話號碼。”
同時,工作人員也在賈先生收到短信里發現了端倪:“這條短信的開頭有‘醫保城’的名稱,而如果是通過我們平臺發送的,開頭會寫‘便捷青島’,從這一點上也能證明我們的清白。”
國信科技的工作人員告訴信網,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是在麥島市場監管所回復后進行的,可能賈先生還沒有收到最新的回復文書,才會對公司的行為產生誤解。
號碼來源終解謎 醫保城員工路邊抄來的挪車電話
信網在國信科技建設的“便捷青島”APP中也看到,在《用戶協議》和《隱私條款》中非常明確的承諾:“保證不對外公開或者向第三方提供用戶注冊資料以及用戶在使用網絡服務時存儲在‘便捷青島’APP的非公開內容。”
既然事先做了承諾,正常情況下企業不會做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事情。這樣看來,想要弄清楚電話號碼的來源就只能回到原點,或許只有醫保城自己才能說清楚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4月11日下午,信網接到了一位王先生的電話,他自稱是醫保城的工作人員,要來把整個事情的經過說清楚。而聽完王先生的解釋后,整個事件簡單說就是路邊的挪車電話引發了一連串麻煩事。
“醫保城的員工都有新增會員的工作要求,所以大家都在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其中一小部分員工就動起了歪腦筋,去馬路上抄人家放在車上的挪車電話??赡苷贸搅速Z先生的電話號碼。”王先生解釋說,公司第一次接到投訴件時,上面的電話號碼被擋住了,只能隱約看個大概,所以在第一次查詢信息時輸入的手機號碼有誤,誤以為是通過“便捷青島”APP領取的會員,也就因此把國信科技牽扯了進來。
“后來,我們也意識到發送短信這件事可能會給用戶造成不便,所以想跟賈先生電話溝通一下,這才發現當時查詢的號碼是錯誤的。在第二次查詢時,我們重新輸入了賈先生的電話,發現這一號碼是我們自己的員工錄入的會員,跟國信科技沒有關系。”
按照王先生的說法,手機號碼是路邊抄來的,推銷短信是員工錄入信息后公司發送的,整個事情確實跟國信科技撇清了關系,但在獲取這一手機號以及后續發送短信的整個過程都沒有經過用戶的同意,這一行為確實存在違規之處,“公司愿意向賈先生表示歉意,也希望與對方溝通后續的相關處理辦法。“王先生說。
要發商業信息必須要用戶先同意 未做回復視為不同意接收
一個路邊抄來的電話竟然引發了一場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投訴!雖然兩家公司的解釋撇清了違法獲取個人信息的不法行為,但其中醫保城方面的做法仍舊是侵犯了公民的權益。
除了這種人工登記電話注冊會員的方式,信網在采訪中也發現醫保城的微信公眾號也有注冊新會員的功能,首次關注其賬號的用戶會收到系統推送的免費注冊鏈接。不過,在這一鏈接中信網發現頁面上只能填寫個人信息,并沒有關于用戶使用說明或者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條款。也就是說,即便用戶同意注冊為醫保城的會員,那么自己填寫的信息究竟可能被用在哪些地方、會被什么人知曉、又能得到怎么樣的保護,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
在工信部2020年8月發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而違反這一規定,電信管理機構可對其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而在2015年6月就已經實施的《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也已經對“征得同意”有著細致的規定: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短信息內容提供者請求用戶同意接收商業性短信息的,應當說明擬發送商業性短信息的類型、頻次和期限等信息。用戶未回復的,視為不同意接收。用戶明確拒絕或者未回復的,不得再次向其發送內容相同或者相似的短信息。
202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山東元鼎律師事務所劉喬喬律師認為這一法律的施行填補了在數字社會中的法律板塊,對保護個人信息、規范信息處理以及合理利用具有指引作用。
在采訪中信網也了解到,一些平臺在向用戶提供服務時,也會鏈接到其他的服務商,在這一過程中就涉及到了注冊用戶的信息共享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既保護了用戶的信息安全,又能方便用戶使用平臺服務,是需要找到一個兩全的平衡點。“像‘便捷青島’APP上確實有一些需要專門的商家提供的服務,網上購藥也是其中一項。但是用戶的信息是否要共享給其他單位,決定權仍在用戶自己手中。如果用戶愿意,他可以通過我們平臺開通對方的會員,開通之前我們也會彈出相關的提示,只有用戶同意,我們才會提供必要的相關信息。如果用戶不同意,個人信息是完全不會泄露給第三方的,這也是用戶在注冊時我們落在字面上的文字承諾。”國信科技的工作人員表示。
[來源:信網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