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今年“618”靜悄悄背后 消費者不愿為套路買單

    今年“618”年中大促剛剛落下帷幕,與往年相比沒有了電商平臺的銷售“戰報”和鋪天蓋地營銷廣告,今年的討論熱度略顯冷淡。

    雖然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表示,不做數學題,簡單消費。但是已經被“套路麻了”的消費者,很難從往年反向被薅的失落中恢復過來,重拾購買欲望。今年的消費者似乎更堅信“不買立省百分之百”,這背后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識破商家先漲價后打折、超長預售等套路,也有消費心理的變化。

    回望之前的電商購物節,不少消費者致力于領券、計算、湊單。事后雖發現所謂優惠充滿套路,但是電商平臺的銷售額總是伴隨著消費者的吐槽聲再創新高。而今年或是轉折,越來越多的人似乎在這次購物節到來的時候感受到了疲憊,吃了好幾年虧的消費者意識到,商家的折扣并沒有明顯的吸引力,理性消費成了明顯趨勢。

    不知從何時起,電商發貨從比快變成比慢,越來越長的預售時間挑戰著消費者容忍底線。隨著吐槽聲浪的增多,今年開始各平臺被倒逼開始整改,可是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恢復的,今年"618"銷售額和討論度雙降也印證了這一點。

    疫情之下人們的消費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央行的最新數據,居民消費意愿下降存錢意愿上升。電商平臺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紛紛推出了“一鍵價保”等多項利好消費者的功能,改善消費體驗。但現狀是,消費者連擺在眼前的羊毛也不想薅了,越來越多的人購物欲已經消散,理性消費不囤貨,只為剛需買單成為共識。

    如今的現狀也算是各電商平臺和商家被野蠻生長所反噬的結果。想讓“受傷”的消費者重拾促銷購買欲望,還需要平臺和商家拿出更有誠意的服務創新,為消費者提供省時省力省心的全流程體驗。

    信網評論員 趙曉珊

    [來源:信網 編輯:芃芃]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6/21 11:25
    · 來源 ·
    信網
    · 責編 ·
    芃芃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