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記者當群演(3):群演把參拍的戲看了好幾遍也沒找到自己

    一位群眾演員正在劇組置景場地休息。(來源:信網 記者 趙寶輝 攝)

    信網10月27日訊(記者 趙寶輝)上一次,信網記者進組一天,拿到了有正臉鏡頭的戲份,可到最后片酬卻只有50元。有的市民看到以后留言:“都說娛樂圈的錢好掙,怎么到了群演這兒就這么少?”“多虧劇組還管了頓飯,要不然忙活一天連飯錢都掙不出來。”不過,一番體驗下來,信網記者發現如今絕大多數群演都是為了體驗生活才入行的,拍戲似乎只是他們生活里的消遣,進一天劇組能賺多少錢并不是他們在意的。對他們來說,現在的生活就挺好,“壓根沒想過要當什么明星。”

    群演片酬明碼標價  進組時工資可能還被壓價

    人人都羨慕明星動輒上百萬千萬的片酬,可實際上在聯系“群頭”的時候,信網記者就預感到群演這份工作的報酬不會太高。在招募群演的牌子上,都是“明碼標價”的,根據角色位置的不同,一天的報酬在150-500元不等。然而,等到真的談到進組這一步,群演能拿到手的報酬就只能更低了。

    “充數的群演,50塊錢一天,來不來?”這是“群頭”在給信網記者打電話時說好的工資,這里的一天,不是上班族8小時的工作時長,而是完全根據劇組的拍攝進度來算的。運氣好,這一天的戲份輕松,可能兩三個小時就能收工;遇上復雜的,就像信網記者體驗時那樣拍了12個小時,報酬也仍舊只有50元——在影視行業里,可沒有加班費這一說。

    劇組找“群頭”,“群頭”找群演,在影視圈里就有這樣一條“食物鏈”,而眾所周知的是,“群頭”賺的就是中間的差價,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抽成進了“群頭”的口袋。不僅如此,群演這份工作更像是個日結工資的臨時工,并不會跟劇組或者“群頭”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勞務合同,也不能保證每天都有收入,并不能算是一份高薪工作。

    做群演為了充實生活 首次進劇組差點把戲演砸

    孫蘭是信網記者在一部都市醫療劇組的同事,拿到的也是“特約群演”的戲份。五十出頭的年紀,孫蘭的皮膚并不算白凈,馬尾辮子中還夾雜著幾縷白發,一雙烏黑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額頭已現出皺紋。長相并不出眾的她,腰板卻很是挺直。

    退休前,孫蘭是一名小學教師,后來因為孩子在青島工作,她也就跟著來到青島定居。與信網記者的“零經驗”不同,孫蘭已經在這部劇里當過兩次群演了,“我在吾悅廣場遛彎的時候看到招群演的廣告,隨后就聯系了‘群頭’,是他介紹來的。”

    “剛開始報完名我心里犯嘀咕,怕自己遇到騙子,到了劇組拍攝現場后才知道這是真的拍戲。”孫蘭說,自己的第一場戲對群演要求并不高,大家都沒臺詞,只是拍攝醫生低頭跟病人談論病情的場景,談論過程中還不能說話,只能做動作。她笑著說,畢竟第一次拍戲,很好奇,眼睛經常無意識的瞟主演,結果被劇組人員發現了穿幫鏡頭,警告我們不要盯著人家看,要代入自己扮演的角色里面。那場戲從早上9點一直拍到晚上8點左右,拍完后,孫蘭領到150元報酬。

    “這是第二次拍,有經驗了,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說話間,孫蘭還不忘盯著手機通告群里面的信息,生怕錯過下一次當群演的機會。“我當群演純粹是為了玩兒,在家里也沒事情做,出來就當溜溜彎了,還能有份額外收入。”她笑著說。

    “當群演累不累?”面對記者采訪,孫蘭說,自己沒有當群演的時候經常和朋友去海邊散步、逛菜市場或者跳廣場舞,體力還是不錯的,只是在快結束的時候感覺到疲憊,“畢竟站了一整天,年齡在這放著了。”

    因追星闖入群演行列 “本色出演”在劇中更易把握

    30歲的劉月也是青島群演群體中的一份子。跟孫蘭相比,劉月看起來明顯年輕很多,白皙的鵝蛋臉上化著淡淡的妝,一雙清澈大眼尤其好看。在都市醫療劇這部戲里,劉月演的是一個護士,碰巧這也是劉月在現實生活里的工作,“上班穿護士服,下了班還穿,我跟這身衣服還真有緣分。”

    當群演對劉月來說完全是個巧合。2019年的一天,她剛下班,一位朋友打來電話說秦昊正在青島拍戲,想去探班,問劉月要不要一起過去,想到自己對秦昊演的戲很喜歡就答應下來,但到了劇組后卻被工作人員攔在了外面,拒絕她們進去。“這時候走過來一位‘群頭’,說想進劇組探班可以以群演的身份去,就這樣我和朋友才如愿以償見到了明星。”

    “我記得很清楚,那部戲叫《巡回檢查組》,我在劇中扮演一位小職員,現在想想挺有趣的。”從那以后,劉月就時不時關注著群演群里的消息,不過她明確表示對演藝圈的工作不感興趣,“對這行并不熱衷,還是想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所以今天來拍戲是因為自己調休,沒事情做。”

    信網記者在這個劇組遇見劉月時,這已經是她第三次進組了,而且連著兩次扮演的都是護士。“我就是個護士,演的很自然,也沒什么壓力。”劉月說,做群演關鍵是愛好藝術,“如果是為了賺錢,我建議不要專職做,工資少得可憐。”

    群演拍戲想法更趨于理智 愛嘗試是共同特質

    說起群演在影視劇中的地位,在劉月看來與主演同等重要,“我認為電視劇只有主演、名角肯定不行。即使大家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知名度,但都為了一部戲付出過。既然干了,就把它干好。”每一次拍完后,劉月都會自己總結經驗,把感悟寫到日記里。“像是拍的《巡回檢查組》,我還留意過自己參與的戲份,上映后認認真真看了好幾遍也沒找到自己的鏡頭,說實話,感覺挺遺憾。”

    一天的接觸下來,信網記者發現群演大多數都是摸索著走進這一行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系統學習過表演的普通人。不過,這群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挑戰、愛嘗試。同時,信網記者也注意到,如今的群演更趨于理智,很少有人為了實現“明星夢”才參與到這一行業,取而代之的則是為了充實生活,以平常心的態度投入到群演隊伍。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
    导读
    本文共2738字,阅读约需7分钟

    一天的接觸下來,信網記者發現群演大多數都是摸索著走進這一行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系統學習過表演的普通人。不過,這群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挑戰、愛嘗試。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0/27 09:11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趙寶輝
    · 責編 ·
    陳燭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