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們好,有些發燒請問誰家有對乙酰氨基酚?”“你幾樓的?我家里有藥。”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優化,青島新冠感染人數不斷增加,部分居民遭遇感冒藥、抗原試劑等防疫物資暫時短缺。同時,一幕幕鄰里守望相助的暖心場景在城市多個角落不斷上演。
一份試紙、幾顆退燒藥,物資流轉間,也傳遞著鄰里間的善意友好,凝聚起同心抗疫的最大公約數,為整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溫暖色彩,展現了青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道道冰冷的防盜門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似乎也讓鄰里間的關系變得愈發疏淡。人們習慣關起門來過自己小日子,鄰里間所能提供的幫助也被市場化服務替代,幾乎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即便同住在一個樓層,相互間未必知道對方姓甚名誰,鄰里之間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根據最新防疫要求,越來越多無癥狀及輕癥感染者選擇居家隔離、治療,就醫購藥需求持續增加,再加上快遞、外賣等運力受阻,很多急需用藥的居民面臨實際的困難。病毒無情人有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此時,鄰里間開啟了自發的“無接觸式”向鄰居提供藥品等必需物資的行動,猶如雪中送炭,緩解了居民用藥燃眉之急,讓有限的藥品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屬出門購藥、感染疫情的風險,有利于拉平曲線,推后峰值。同時,拉近了街坊四鄰的距離和感情,成為疫情期間最能慰藉人心的善意。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連日來,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場景在青島不勝枚舉。據報道,女子送鄰居退燒藥意外收到鮮花回贈;居民家里急需什么,在業主群里問一聲就能得到回應;熱心居民在樓道設立“共享藥箱”,家中有閑置的藥物可以共享,如果發燒咳嗽了則根據需要自?。贿€有人在群里分享自己的“陽康”經驗……從互不相識到齊心協力,這樣的鄰里共享模式體現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優勢,充分詮釋了城市“遠親不如近鄰”的時代內涵。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藥品鄰里互助不能忽視用藥安全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藥資緊缺問題,還需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山東已分批撥發退燒藥運抵青島;青島啟動免費發放“愛心藥包”活動;醫護人員積極走進村委會、居委會坐診;多個區市發布“鄰里互助 藥物共享”倡議書,號召與有緊急需求的居民共享家中富余的藥品;“新冠防護藥物公益互助平臺”上線,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快速進行藥物求助,有多余藥物的用戶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余藥共享”……越來越多的發熱居民就近得到了用藥和診治保障。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終將過去,這份特殊時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美好將得到延續。
信網評論員 戴慧慧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