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28日訊(記者 趙寶輝)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的有力支撐。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林夕寶認為,城市是區域創意產業發展的理想集聚地,創意產業集群可以為城市經濟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他建議,做好集聚區整體規劃,加強文化創意產業鏈建設,特別是加快布局具有青島特色的文化裝備產業區。
青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多元與開放的城市,素有音樂之島和電影之都的美譽,也有著中國品牌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稱號,但近年來在文化內容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方面卻乏善可陳。林夕寶在社會調研過程中關注到,青島市不僅缺乏高端、時尚、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統攝布局,內容IP也鮮有成果,文化產業特別是新業態、新模式仍處于起步或跟跑階段。“2022年,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中,小微企業數量占90%以上,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院線電影、舞臺演藝、旅游休閑、節慶會展等高度依賴人群集聚消費的主體上,缺少規模較大、產業鏈完整的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文化產業增長乏力,抵御風險能力弱。”在林夕寶看來,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及特色不鮮明,認識和定位不清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青島擁有良好的文化產業發展資源,既有遠航海運文化,又有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文脈久遠的教育文化,以及建筑與規制文化等,但這些文化要素都未能成就一家青島特色的文化產業頭部企業。因此,對于集聚區內的主導產業、創意孵化、商業化開發等問題定位模糊、規劃片面,急功近利,盲目跟風,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更遑論可持續發展。
為此,林夕寶建議做好集聚區整體規劃,加強文化創意產業鏈建設,特別是加快布局具有青島特色的文化裝備產業區。其中,規劃和文化部門加強整體規劃,充分認識和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確定好集聚園區發展的文化主題,清晰定位,促使集聚區內各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充分拓展延伸,形成規模,優化和有效整合相關資源,從而實現創意產品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另外,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及載體投入,強化招商和穩商工作主體責任,建立精準招商、穩商機制。完善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和扶持數字文化流量平臺,引進外向型、復合型高層次文化人才。
“加強數字內容創意,大力培育本土的數字文化流量平臺和平臺企業。重點引進和培養既通曉創意,又精通策劃,善于操作并熟悉國際慣例和國際運作的文化創意人才,積極引導我市高校根據自身條件開設文化創意人才專業,培養本??颇酥裂芯可奈幕瘎撘獾膶iT性人才。”林夕寶鼓勵各高校、社會培訓機構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及創意企業的人員進行多層次、多類型的有關文化創意方面的專業培訓力度,以此筑起文化創意人才高地。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