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3日訊(記者 王琪)“社區是兒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間,兒童也是社區公共空間使用頻率最高的群體之一。”市北區政協委員、青島數字科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勇前期調研發現,兒童對社區范圍內建設兒童活動場所與設施的需求位列各項社會服務需求的第一位。今年市北兩會上,他提出加大建設社區兒童活動場所,為兒童提供優質安全的活動空間。
目前,由于市北區老舊小區較多,社區的活動設施數量偏小,種類少,兒童沒有安全適宜的活動場所。郝勇委員認為,出于對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考慮,在國家“全面三胎生育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加大建設兒童活動場所和設施,對于加強基層服務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降低家庭養育成本,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效整合現有社區資源,為兒童提供優質安全的活動空間,優化配置社區兒童活動場所勢在必行。” 郝勇委員建議由分管部門牽頭,統籌管理社區兒童活動場所的整體建設與發展,制定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提出實施目標、任務、方針和建設規范標準等,將建設和運營資金納入區政府財政預算,形成穩定的長效投入機制。在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加大兒童場所的投入。
在此基礎上,郝勇委員認為,出臺建設和運營社區兒童活動場所的指導性規范意見,明確兒童游樂設施配套要求,實行設備材料、安全規范等統一標準,各街道社區根據區域特色、資源配備等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運營模式,積極探索第三方評估機制,能夠幫助社區兒童活動場所更規范地運作。
他提出,可以通過政府主導、企業投入、居民參與的模式,培養出專業化運營管理隊伍,“比如聘用退休教師等具有兒童工作經驗的相關人員參與運營,對已在崗的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新進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等;通過提供政策、項目、資金等資源支持,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企業參與社區兒童活動場所的建設和運營,形成專業化和規模化的服務。”
“市民健身體育設施的建設者賦予了它們公共性、開放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同時也要保障設施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兒童公共活動設施的安全更應格外重視。” 郝勇委員建議,按照職責及屬地管理原則,落實好建設管理單位的責任,做好規劃建設以及日常維護管理工作。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