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新春走基層:辭年圍爐吃紅團 感受歷史悠久的八閩年俗

    信網1月29日訊(記者 鄭倩楠) “入春四日夜圍爐,婦女爭相大歲呼。不是天將除夕閏,家家酒又熟屠蘇。”這首詩詞,正是福建人家年夜飯時的真實寫照。除了“圍爐”,福建還有吃紅團、辭年祭拜等年味風俗,歷史悠久、與眾不同。過年的儀式感“拉滿”,每個人都展露出對新年的期許與盼望。

    今年春節,信網記者跟隨家人回到福建老家。在這里,大年三十是小年,正月初四才算是過大年。聽家里的老人說,這是從明代開始的傳統,“當時倭寇進犯、到處殺掠,直到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軍打敗后始返。幸存的人們四處避難,無法團聚過年,后來決定在初四夜補過,便有了這個習俗。”

    每年臘月二十之后,大家就開始陸續為過年忙碌,年味一天比一天濃。為了許愿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家家戶戶都會在年前開始制作有此寓意的“紅團”。這是有千余年歷史的美食,是代代人舌尖上的記憶,一般有結婚、喬遷等喜事時也會準備,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家中制作的紅團 (來源:信網)

    紅團,顧名思義顏色紅、形狀圓。信網記者跟著家人制作時發現,需要用糯米粉摻些面粉,加入可食用的紅色色素后,揉成團做外皮,其中的內餡一般選用綠豆或糯米。皮包餡后放進印有“福”、“壽”等字樣的模具中,脫模后再在底部墊上雞蕉葉,蒸熟就可以了。

    除了紅團,白糕、油炸蔥餅、油炸豆腐等等也是常備的食物。殺雞鴨、殺豬羊,準備水果、干線面和酒,這些全部是為臘月三十晚上“辭年”時祭拜天地所用。

    辭年祭拜的供桌 (來源:信網)

    “年華薄暮歲將新,是日家家拂舊塵。酒果香陳司命醉,燃燈直達帝城春。”三十晚零點,每家每戶都會不約而同放起鞭炮。各家庭院前都擺著一張供桌,系著繡花紅桌圍,桌上用紅色盤子擺著各式各樣用來拜天地和祭祖的食物,上面還都要放上紅紙花。老人拈香跪拜,燒化手工制作的“貢銀”紙錢,“這些都寓意著舊的一年已經過去,祈祝全家平安、來年幸福。”

    在這里,年夜飯叫作“圍爐”,圍爐夜話、舉杯同飲。鹵面、燜豆腐、紅菇湯都是其中的招牌菜。初四夜,鞭炮再鳴、重開家宴、再賀新春。一家人團圓相聚、其樂融融,這大抵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1/29 15:03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鄭倩楠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