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1日訊 (記者 王晨瑜)講好老城故事,讓歷史城區實現“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讓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到青島老城區的獨特魅力,是許多人為之奮斗的目標。近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總體情況,其中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方面提出,注重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5A景區創建和老城區申遺等工作,計劃實施項目31個,完成保護修繕15.6萬平方米,年度投資28.3億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歷史城區。
打造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精品工程
在青島的歷史城區內,尤其是中山路周邊聚集了大量的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作為城市文化的根與魂,它們展現著青島百年歷史文化的積淀,彰顯了城市的風貌。2023年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將按照”三年攻堅、兩年完成主要任務”的要求,明確時間節點,把握關鍵環節,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著重改善群眾生活環境、豐富發展產業業態,打造高品質旅游景區等重點任務,確保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年度各項目標。
據悉,今年歷史城區計劃建設項目22個,完成保護修繕15.6萬平方米、城市更新2萬平方米、道路景觀提升3.2公里、停車場4處(車位620個)以及浮島交通公園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中山路、大鮑島片區亮化綠化、導覽標識、交通設施等提升工程建設。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將重點提升文旅業態品質,按照5A景區標準完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營造景區氛圍;完成產業招引、業態提升10萬平方米,把歷史元素與新型業態有機結合,打造新的“引爆點”;完成包括370個里院建筑在內的價值要素載體的歷史資料挖掘工作,推進5處名人故居開館,提升老城區的人氣。
引入文旅業態資源重聚老城人氣
在城市飛速發展的進程中,青島老城區曾存在房屋老舊、市政條件落后、缺乏優質的公共空間,商業生態存在較為嚴重的單一化和同質化等問題,人流不斷遷出。這些老街區、老建筑、歷史名人往事構成了歷史城區的骨肉和血脈,蘊含著無數城市瑰寶。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有意識地保留、延續城市發展的“根”與“魂”,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做好老建筑的保護修繕,通過重塑產業與空間關系,重聚歷史城區人氣,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也成為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八大攻堅戰之首。
推動老城復興文旅復蘇,堅持用業態、文化和旅游激活百年老城的時尚與活力至關重要,春節期間老城區的“中山路”“大鮑島”再現了人流涌動、摩肩接踵的場景,讓人切身感受到老城區的獨特魅力。今年為了讓老城“活”起來、“火”起來,政府部門推進業態更新提升、歷史資料挖掘及講解體系建設、文旅節慶活動等4部分108項文旅攻堅內容。在業態更新方面,通過導入“老建筑+新消費”“原場景+新體驗”等網紅潮牌新業態,力爭完成產業招引、業態提升10萬平方米。包括奮力完成大鮑島等重點區域業態運營率任務;推進四方路、黃島路、即墨路、李村路等10條重點街路開街運營;實現三江里、太興里、永壽里等20余個重點里院開業運營;完成中山路1號、上街里Mall、城市花房等重點項目的更新提升。
三位一體推進青島送給世界的文化遺產
去年1月,山東省第一部規范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的地方性法規——《青島市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保護利用條例》的出臺,也有力促進老建筑的價值要素保護和更新利用使用,服務于城市居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品質和群眾幸福指數。
一個地方的老城區和老建筑,是一個地方立體的歷史書,歷史文化遺產永遠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此前,老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經在悄然有序的推進,目前,青島始終堅持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與創建5A景區工作、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三位一體推進,聚焦市民和游客需求,聚力打造富有文化氣息和現代時尚活力的“城市客廳”,為大家提供人性化、知識化的游覽體驗,力爭在2023年底前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省5A級景區推薦名單。
中山路的煙火氣息隨著日出慢慢升騰、里院承載的市井記憶鮮活存在于幾代人的記憶中、魚山歷史文化街區豐富的人文故事隱藏于紅瓦綠樹間......在保護更新的過程中,那些滿是光芒的黃金歲月仿佛重現人們眼前。歷史城市保護更新項目作為2023年城市更新建設十大攻堅領域主要任務之一,青島市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強抓工作落實的責任感和主動性,乘勢而上、加壓奮進,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既定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縱深推進各項任務攻堅,實現新突破。[信網·信號新聞]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