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萬物勃發,正是奮斗時節。
眼下,山東各地正圍繞“強信心 穩經濟 促發展”,朝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奮斗。拼經濟就是拼產業,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山東把著力點放在了制造業上。
創新驅動 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創新發展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廣泛共識和實際行動。近年來,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產業齊頭并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上天入海,大國重器總少不了山東制造的身影。青島特種繩索跟隨“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離不開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造的外層材料“酚醛空心微球”。
作為省內乃至全國范圍的制造業強市,“青島制造”的發展史就是“山東制造”的發展史。
二十世紀90年代末,青島制造業的代表,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五朵金花”享譽全國。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青島市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行動方案》出臺,政策先行引領,助力青島實現“金花”滿園,先進制造業企業不斷涌現,“品牌之都”的招牌越來越亮。
從“強”變成“更強”。
傳統制造業通過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正經歷全面深刻的轉型升級,進而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透視首批“好品山東”名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冬奧會“新秀”智能雪蠟車的入選,意味著山東完成了從山東制造到“好品山東”的關鍵一躍。
數字賦能 工廠更“智能”
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堂“必修課”。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場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早已在山東全面鋪開。
以“鼎新”帶動“革故”。由山東制造向“山東智造”轉變,讓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愈加厚重。作為省內龍頭城市,青島在制造業數字化改造的賽道上始終“走在前”。
大企業、大項目引領行業發展,精特專新的小企業,也在細分賽道,向更精深處奮發。
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次開啟“數字領航”企業評選,裝備制造領域的中車青島四方、石化化工領域的賽輪、輕工領域的海爾智家、電子信息領域的浪潮信息4家山東企業同時入選。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山東制造業數字化指數達80.3,居全國首位。
工業互聯網點亮“燈塔工廠”
走好企業智能化、數字化的第一步之后,打通并整合上下游是讓企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進一步升級模式。業內專家預計,今后15年,將是中國“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迭代、進化!
近年來,山東培育了卡奧斯、浪潮云洲、藍海、橙色云4個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工業大省,山東的工業互聯網發展經驗對全國都有借鑒意義。
青島是全國最早探索工業互聯網實踐的城市之一。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5G、AIOT融合應用的全產業鏈、全場景、全生態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
通過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培優工程,山東形成“省級平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國家級‘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梯次成長路線,并持續保持平臺體系領先優勢。
乘東風,奮楫力。借工業互聯網東風,加速“產業蝶變”,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正在這個賽道持續奔跑。
串聯成鏈的先進制造業將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越來越強勁的動能。
“走在前 開新局”是國家對山東的期待,把握住時代賦予的機遇,不斷找差距補短板,創優勢強長板。塑造先進制造業的新優勢,不斷探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山東誓在制造業的高原上再造高峰。
信網評論員 趙曉珊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