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清明憶英烈 紅色基因在齊魯大地代代傳承

    春風送暖寄哀思,清明時節慰忠魂。

    清明時節不僅要追思故親,更應該緬懷先烈。山東各地機關單位、中小學校紛紛舉行“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緬懷英烈功績、弘揚英烈精神。黨員干部重溫入黨誓詞,用鏗鏘有力的誓言展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的信心和決心;學校師生在祭奠英烈、慎終追遠的情懷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通過清明活動,每一位參與者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紅色教育,汲取奮進力量。

    山東自覺扛起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積極打造紅色文化傳承高地 (來源:信網)

    “綠色清明”成新風尚 紅色精神共傳承

    近年來,山東大力倡導文明低碳祭掃形式,讓“綠色清明”成為新風尚。在棗莊市第四十中學,學生們通過網絡了解革命烈士的事跡,以綠色環保的祭奠方式祭拜、獻花、留言等方式寄托對革命先烈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青島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課堂探究與社會實踐結合方式,引導青少年充分挖掘節日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傳統文化內涵,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基因。日照安東衛實驗小學開展海上祭英烈活動,讓孩子們走上船艇,伴隨著長鳴的船笛寄托對革命先輩的無限哀思。

    對革命先輩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高的致敬是奮斗。通過線上線下祭奠英烈,推動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向英雄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萊西馬連莊紅色教育基地八路胡同 (來源:信網)

    山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保護傳承力度不斷加大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艱辛奮斗的歷史見證,是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山東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隨著近年來保護傳承力度不斷加大,山東省的革命文物已形成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四個保護利用片區,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也在全省大力弘揚?!兑拭缮叫≌{》《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等紅色歌曲,從山東唱響全國,經久不衰。

    今年伊始,青島平度市舊店鎮羅頭村等47個村被確定為第二批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目前,全省共有97個村評定為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以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一件件紅色文物、一處處革命舊址等紅色資源承載著革命先烈的信念,凝聚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山東人民砥礪前行。

    作為新時代的山東人,更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軍公園 (來源:信網)

    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讓紅色基因“活”起來

    紅色文化必須永遠高揚,紅色基因必須代代相傳。作為革命老區,山東省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革命文物資源豐富,從多個方面、角度,傳承、發展紅色文化。

    近年來,山東全省建成紅色旅游景區近百個,通過深挖沂蒙精神、抗戰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充分整合山東各地紅色旅游文化和資源,構建彰顯山東特色的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目的地體系,全面推動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發展。

    深受五四精神熏陶的青島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在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紅色文化方面做出很多有益的探索。

    2022年青島通過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梳理,推出八條革命文物路徑游主題線路,為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和“四史”學習賦能。通過政府決議明確紅色傳承工作任務和目標,重點打造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軍公園、平度市劉謙初紅色文化園、萊西市馬連莊紅色教育基地。

    現如今,在城市街角的口袋公園,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公交車廂地鐵站,處處都是紅色文化的宣傳陣地。英烈們的先進事跡和偉大精神就如同清明時節的細雨,澆灌進每個山東人的心田。今天的山東正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自覺扛起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奏響新時代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樂章。

    信網評論員 陳燭光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
    导读
    本文共2016字,阅读约需6分钟

    通過線上線下祭奠英烈,推動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向英雄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4/06 21:59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陳燭光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