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歷史脈搏同頻共振 傳承弘揚五四精神

    五四風雷起,薪火百年傳。

    1919年5月4日,一大批青年學生走上街頭振臂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就此開啟。

    這一聲吶喊雖早已散去,但是五四精神卻激勵著后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青年,在今天依然激蕩人心、震撼人心。

    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山東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激勵廣大青年發揚五四精神,以奮斗實干的行動成就出彩人生。

    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覺醒

    歷史前行的路上,總會有注定不凡的大事件。也正是有這些大事件,才能開啟新的篇章,拉開新的序幕。

    “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內涵的偉大的五四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深遠影響,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內 (來源:信網 李源菁 攝)

    五四運動大潮中的青島

    說起“五四運動”,必定離不開青島。

    一個世紀之前,正是由于青島的主權問題才引發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被德國、日本強占長達25年的青島,經過中國人民的努力抗爭,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青島主權回歸是“五四運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1997年,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的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意在弘揚五四愛國精神激勵人們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五四廣場成為了青島的名片,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造型是火紅色,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民族力量,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力量,如勁風一般,又如火焰一樣生生不息。

    青島五四廣場“五月的風”雕塑(來源:信網 李源菁 攝)

    繼承發揚 新時代青年接續奮斗

    在新時代發揚偉大五四精神,就要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方向和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

    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朝氣、最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社會力量。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當代青年應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在新時代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要激揚家國情懷,與祖國共奮進;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腳步。

    當代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就要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擔當時代使命 凝聚青春力量

    新時代中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要樹立終身學習、時時學習、事事學習的理念,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山東全省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團干部凝聚在黨的旗幟下,牢記初心使命,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在鄉村振興一線摸爬滾打,在實踐磨礪成長;他們在科技攻關崗位拼搏奉獻,在國際競爭中成為創新創業的力量;他們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滴水凝江海,螢火耀星河,當代青年正以實際行動把五四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五月的風與五四廣場正面航拍 (來源:信網)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今,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就是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放射新的光芒。廣大青年要緊跟五四精神的指引,以偉大信仰力量激勵自己奮勇向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信網評論員 李源菁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4/27 22:54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李源菁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