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5月27日訊(記者 王琪 通訊員 郝玉君)眾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穩固的結構,因為其三個邊、三個角能夠起到相互支撐的作用。正因如此,“三”也有穩定、可持續的意味。
身為沿海經濟強省,海洋是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而港口則是山東努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的重要載體。為此,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大力發展臨港經濟。
作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強龍頭”,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青島,同樣也在圍繞港口布局謀篇。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要“推動國際郵輪母港區‘港產城’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
面對青島市級層面的“點題”,作為國際郵輪母港區所在地的市北區也在努力解題。一方面,市北區主要領導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要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另一方面,市北區也在通過務實的行動,不斷讓愿景照進現實。
5月23日,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推進大會暨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青島新金融產業園舉行?,F場,市北區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青島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同時,投資近百億元的營商環境優化、港區、園區、城區等四類40余個重點項目現場完成簽約。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有十指靈動“彈鋼琴”的謀略和智慧。對市北區而言,其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的布局思路已愈發清晰——用項目積蓄發展動能,豐富“三區互融”的內涵,同時用實干夯牢“三區互融”的框架,將先發實踐轉化為領跑優勢。
錨定全省“三區互融”典范區
一座城市的日漸繁榮,離不開產業的支撐;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項目的注入。尤其對于那些承載著重要戰略使命的區域來說,通過更多優勢項目不斷厚植其發展優勢,便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國際性港口城市,青島敏銳地捕捉到了國家層面“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在全省率先與山東港口集團聯合成立融合發展專班,制定《深化港產城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攜手推動港區、園區、城區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落實到具體路徑上,青島努力放大“港”的優勢、做足“產”的文章、提升“城”的品質。
可以說,青島“加快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接下來,其實只缺一個“引爆點”。
而審時度勢的市北區,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點,勇挑大梁,在全省率先提出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并將其視作服務省市發展大局、順應融合發展大勢、著眼未來發展大計的市北選擇和市北戰略。
對于“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這一題眼,可以將其分解為爭創、“三區互融”以及典范區三部分來看。
其中,爭創既有“起而行之”的意思也代表了市北區不等不靠的發展決心;“三區互融”擘畫的是前進路徑,為此市北區在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將港區、園區、城區這“三區”具象為現代化國際港區、集聚式特色園區和品質型魅力城區;典范區則指向最終達成的效果。
這里特別要說一下的就是“典范區”。想要稱之為典范,既要求自身有雄厚的發展實力,也要能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換言之,市北區在實現“三區互融”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實現“從0到1”的突破,更要完成“從1到N”的延展。
而不論是“從0到1”還是“從1到N”,破題“三區互融”的關鍵在于項目。從這一角度來看,在5月23日召開的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推進大會暨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無疑是為市北區發力典范區建設搭建了一個優質資源的聚合平臺。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上,總投資近百億元的40余個大項目實現集中簽約。其中,既有開發建設、生物科技、高端文旅、醫藥康養等實體經濟項目,又有海事司法基地、律所區域總部、金融聯合賦能等保障支撐型項目,還有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
從項目類別上看,則涵蓋了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青島市重點關注的實體經濟領域,同時精準聚焦到了市北區“2+6”特色產業體系。這意味著,這些項目能為推進“三區融合”及實現市北區發展的起勢帶來助力。
而除了項目的“擲地有聲”外,活動現場還發布了總規模50億元的“三區互融”產業發展基金,已布局新能源儲能、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數字化營銷等項目。
落到當地、扎根于產業鏈;投下去、陪伴企業成長。身具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雙重屬性的產業發展基金,在把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導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和創新創業型企業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對于要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的市北區而言,以基金為代表的優質資本,正是其實現目標的重要依仗。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資機構的專業運營和基金牽引撬動下,更多社會資本也將源源不斷參與或反哺產業投資和“港”“城”建設,而其中的優質資方特別是頭部企業,也已成為市北區未來發展的潛在戰略型合作伙伴。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行,無疑吹響了市北區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的號角。那么,在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的背景下,市北區敢于在全省率先提出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的底氣,到底來源于何處?
為什么是市北?
如果說優質項目的導入與產業發展基金的落地是市北區善借外力的表現,那么自身出眾的資源稟賦以及在發展機遇面前主動的乘勢而上,則體現了市北區強勁的內驅動力。
在活動現場,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基于市北區擁有的資源稟賦,也認為市北區“有淵源、有條件、有潛力扛起‘三區互融’典范區創建的重任”。
的確,作為青島主城核心區,市北區“港”的要素獨特,“產”的基礎良好,“城”的配套完善,具備天然的開放優勢和廣闊的場景空間。
先來看“港”。市北區擁有占地面積達14平方公里的市級功能區郵輪港區,這也是我國少有的位于市中心的專業郵輪母港,稀缺性與便利性決定了其價值。而為打造現代化國際港區,市北區全面提速港區更新改造,做強日韓精品快線和郵輪經濟,深化RCEP經貿服務創新,目前,總投資100億元的山港國際航運金融中心等9個重點項目全面開工,設立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并在RCEP成員國主要城市掛牌,同時北方首條中日海上快線也已開通運營。
作為山東省港口集團的注冊地和所在地,市北區與省港集團一直是最緊密、最核心的發展合作伙伴。大會現場,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也表示,將進一步放大港口戰略“棋眼”作用和經濟支撐功能,立足市北中心城區、城市原點的地位功能,全力把港口優勢注入城市經濟,加力推進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合力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
再來看產。市北區是青島市近代產業的搖籃,青島港、青島啤酒、頤中煙草、四方機車等青島現代民族工業均誕生于此,具有扎實的產業積淀。如今,市北區市場主體活躍,總戶數突破20萬戶,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80%,有外貿實績企業1525家,金融機構300家以上。同時,全區還有8家企業入選青島市首批47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鏈主企業和70家產業鏈重點企業。而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市北區還擁有青島啤酒街、新都心、青島中央商務區等人氣商圈,臺東步行街作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
為打造聚集式特色園區,市北區依托于全區400多萬平米優質產業資源,構建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引領的“2+6”特色產業體系,并同省港集團各版塊聯動合作,推動園區“各展所長”。
接著看“城”。作為膠州灣東岸青島主城區,市北區歷史文化悠久,有各類博物館20多處,14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更是占全市一半。同時,市北區還擁有青島主城最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務和基礎支撐,豐富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便利的交通和商業配套將為企業和人才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保障。
而緊扣打造品質型魅力城區的發展目標,市北區規劃山東路重慶南路商務商貿產業帶,更新發展歷史城區、老四方工業區、青島中央商務區等“三大片區”,實施總投資過600億的211個城市更新項目,迭代升級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對港口發展、產業崛起的服務力和支撐力。此外,從歡樂濱海城升級而來的濱?;盍硡^,也已經云集了青鐵置業、華潤置地、中信泰富、保利發展、融匯集團等知名央國企,其環灣區域價值正在得到釋放。
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要素。如果說國家以及山東對“三區互融”的關注是天時,市北的先天稟賦是地利,那么人和則直接指向了發展的主觀能動性。
敏銳捕捉機遇是市北區展現主觀能動性的一方面,而以實干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則是主動能動性的另一面。
今年一季度,市北區在全市“摘星奪旗”考核中,以91.10分的成績在10個區市中排名第六,較去年四季度的第九名,上升了3個位次,奪得“加壓奮進、進位趕超”紅旗。
眼下,市北區的發展已逐漸起勢,而此次所召開的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推進大會暨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作市北區“加壓奮進”勢頭的延續。
如此看來,在天時、地利、人和均已具備的背景下,市北區已然占得發展的先機與主動權,而如果想要將這種先發實踐轉化為領跑優勢,關鍵還是在于實干。
以實干將先發實踐轉化為領跑優勢
項目是外界對一個區域默契信任的“投名狀”,也是一個區域工作作風直觀映射的“晴雨表”。
市北區將2023年確定為“項目落地提質年”,就是要在項目招引上找準定位,在項目建設上體現落實。
回看此次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與市北區集中簽約的這40余個項目,其實也足以支撐這一觀點。
如“山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山東港口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增資項目”,特別要注意到這一項目用到了“增資”二字。在項目前期已經落地市北區的基礎上,此番又在市北投資加碼,不僅體現了企業對市北區發展前景的看好,更能由此看到市北區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
再如“浪潮產業園項目”。去年10月,浪潮青島大數據產業園在青島中央商務區正式開園,作為市北區發力數字經濟的核心陣地,其也將成為市北區乃至全青島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陣地。
5月25日,市北區委書記高健在會見浪潮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繼永一行時也表示,隨著浪潮大數據產業園的開園運營,雙方合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希望浪潮集團繼續發揮技術、資源、產業等優勢,做大做強做實專業園區。而此番簽約的“浪潮產業園項目”,不僅標志著市北區與浪潮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更與青島市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過程中,注重產業園區等載體的思路一致,對市北區后續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有望帶來積極影響。
而“上海張江生物銀行項目”的簽約,則能看到市北區在發力招商引資戰場中“以實干求實效”的鮮明導向。今年3月17日,高健曾會見張江生物銀行青島分行總經理楊洋一行,并與其就市北區健康產業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次月,高健帶隊赴上??疾炱陂g,也曾前往張江生物銀行總部,并與企業負責人圍繞生物技術、大健康等領域深化合作、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推動等深入交流。隨著此番項目簽約落地,無疑也是市北區務實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絕佳證明。
如果說優質項目導入,豐富了市北區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的內涵,那么《關于加快建設青島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的實施意見》的發布,則能起到護航的效果。
為實現“一年全面起勢、兩年深度互融、三年取得顯著成效”的發展愿景,《實施意見》將工作任務劃分為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區、打造高質量特色產業園區以及創建高品質宜商宜居新城區三大部分,并梳理出17項具體任務。
仔細來看這些細分任務,不論是大力發展郵輪旅游,還是培育發展航運服務產業園,抑或是優化港區交通布局、推動青島中央商務區提質增效,每一項工作都緊緊貼合市北區情實際,并精準聚焦推進“三區互融”的關鍵破題點,既讓工作推進有了更強的操作性,也體現了市北區求真務實的作風。
而在此基礎上,《實施意見》又從健全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做好人才服務以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四個方面,為市北區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全體制機制方面,《實施意見》明確:
組建“三區互融”理事會,下設理事會辦公室,辦公室由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市北區政府、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共同派員組成,三方聯合辦公,負責協同推進全域規劃建設、土地出讓、基礎配套、園區共建、產業落地等工作,定期向理事會會議匯報工作開展情況。
顯然,這樣的頂格協調與溝通機制,能夠從根本上破除影響“三區互融”的桎梏,有助于市北區加力提速爭創典范區。
任重道遠須策馬,風正潮平好揚帆。
接下來,志在必得的市北區,也將把實干堅持到底,從而將“三區互融”的先發實踐真正轉化為領跑優勢,進而在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的新征程上,鐫刻下一筆濃墨重彩的市北印記。[信網·信號新聞]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