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弘揚網絡正能量 看山東如何打造網絡文明新高地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新時代,傳遞網絡文明,既是所有網民的共同責任,也是全體網民的美好期盼。

    山東網絡文明周logo (來源:信網)

    7月24日,第三屆山東網絡文明周在日照市拉開帷幕,本屆山東網絡文明周以“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為主題?;ヂ摼W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網絡文明,需要億萬網民共同參與。這場網絡文明領域的盛會,將進一步凝聚起網絡文明向上向善的社會共識。

    做新時代好網民  弘揚正能量

    網絡文明需要我們傳播正能量。自2021年起,山東率先創辦網絡文明周,通過集中開展網絡文明活動引領社會文明風氣,努力推動全社會形成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的網絡文明新風尚,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2年度山東“雙百”正能量網絡精品評選獲獎代表頒獎 (來源:齊魯網)

    在第三屆山東網絡文明周啟動儀式上,揭曉了2022年度山東“雙百”正能量網絡精品評選結果。獲得表彰的優秀作品雖類型多元,但其共同特點無一例外蘊含了正能量之核,體現了正能量內容的精耕細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青島市委網信辦推薦的《青島十年——系列手繪》,獲評網絡正能量文字。手繪是近幾年興起的藝術形式,通過這樣新穎的形式能夠有效的助力正能量作品傳播出去,打破宣傳正能量“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局限。

    網絡文明作為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締造網上美好精神家園需要億萬網民共同參與。如果網絡空間能夠充滿正能量,那么不文明內容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直至消失。從這個角度來看,弘揚正能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你我參與,文明的網絡秩序需要你我共建,健康的網絡文化需要你我傳承。

    拒絕網絡謠言  抵制網絡暴力

    維護網絡文明需要對網絡亂象重拳出擊。針對網絡亂象,山東深入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打擊和整治網上違法違規和不文明行為,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7月20日,青島市公安局召開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就青島市謠言打擊、整治措施等方面工作進行通報。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堅持“以打開路、以打促治”,依法查處謠言信息48起94人。面對網絡謠言,最有力的回擊是用事實說話、讓真相發聲。在第三屆山東網絡文明周啟動儀式上,由青島市委網信辦推薦的《瞬間10萬+,101個字澆滅“封城”謠言的啟示》,獲評網絡正能量文字。堅決杜絕造謠傳謠等違法違規行為,絕不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已經成為全民共識。

    第三屆山東網絡文明周活動現場 (來源:大眾日報)

    我們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現實社會中,暴力行為是罕見的,但由于網絡的匿名性,暴力行為很容易滋長。網絡暴力行為消解著網絡文明,有的甚至還會觸犯法律。因此,自覺抵制網絡暴力,敢于對不良信息亮劍,是每一位網民的義務。

    正面、積極、向上的網絡氛圍更容易讓我們變得陽光,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只有我們每一個普通網民都爭做網絡文明使者,文明用網、文明上網,約束自己的言行,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和安全防范意識,積極維護健康文明有序網絡環境,才能使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加充沛。

    整治自媒體亂象 凈化網絡空間

    治理自媒體亂象,是網絡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日,中央網信辦強化“自媒體”管理,發布《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新規從強化資質認證、加強謠言管理、規范賬號運營等13個方面入手,“劍指”網絡亂象。

    現實中,一些“自媒體”推崇流量至上,發布虛假信息“博眼球”,這不僅傳遞了負面能量,而且污染了網絡文明環境。據報道,2023年3月,山東網安部門發現某傳媒公司為吸粉引流、牟取利益,購買群控軟件嵌入人工智能,大肆爬取境內外短視頻內容,篡改編造敏感社會事件,通過其運營的4萬余個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號、大魚號、企鵝號等大量自媒體賬號,在網絡平臺發布虛假信息。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呂某某等23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網絡時代,需要自媒體;弘揚正能量,不能缺少自媒體。新規的出臺,將“自媒體”真正納入了“常態化”監管。渾水摸魚的“自媒體”失去生存土壤,真正踏實做內容的“自媒體”獲得生存空間。這樣一來,自媒體行業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實現可持續發展。

    網絡同心,文明同行。通過舉辦網絡文明周活動,讓正能量成為網絡文明健康成長的“營養劑”。齊魯大地的網絡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清朗,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文明環境逐漸形成。信網評論員 趙曉珊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7/25 08:23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趙曉珊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