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中藥版酸梅湯火了 養生盲目跟風不可取

    近日,被稱為“中藥版奶茶”的酸梅湯火爆網絡,相關話題一度登上短視頻平臺熱搜,年輕人走進中醫館或藥房,掀起了喝中藥版酸梅湯的熱潮。最近,青島的多個中藥店酸梅湯銷量上升,在熱衷養生的年輕人看來,中藥版酸梅湯物美價廉,更加安全和健康,不過,專家提醒酸梅湯不適合感冒、糖尿病、胃潰瘍、脾胃虛寒的人群喝,并非人人都適合。(詳見《“中藥茶飲”火爆青島中藥館 專家提醒酸梅湯并非人人都適合》)

    越來越多的養生方式“火出圈”,不僅是年輕人健康意識的提升,也體現出對中醫藥的文化認同感逐漸在年輕人群體中加深。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年輕人重視起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練習八段錦、推拿針灸理療、吃保健補品等等。據新華網聯合多方于2022年發布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超萬億元,其中18~35歲的年輕人群在消費者中占比高達83.7%,年輕人正成為當下養生消費的主力軍。需要重視的是,養生應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盲目跟風。

    近日,有網友經中醫診斷為脾胃不好、濕氣重后,分享用藿香正氣水泡腳祛濕氣的辦法,部分網友效仿后表示“我泡了腳但是肩頸發涼”;今年夏季,不少人忙著“曬背”,認為可以祛寒濕、減肥等,一些人曬背不當造成了中暑、曬傷;部分對身體影響未知的抗衰老類產品,經自媒體渲染后,以“養生”之名進入年輕人的生活,風險難以預料......本來想要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這類盲目跟風的養生恰恰造成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正確的養生代表了一種積極的態度,對自己的身體認真負責,在生活的壓力中尋找平衡。如今的中藥版酸梅湯,曾經的“保溫杯里泡枸杞”,都體現著年輕人對于養生的追求。與中老年人不同的是,一些年輕人既想要熬夜吃外賣,又想要健康的身體,這種“朋克養生”方式悄然興起。近日,一份“防猝死”套餐刷屏年輕人的朋友圈,有網友總結了自己的套餐內容,包括輔酶Q10、魚油等保健品,部分網友躍躍欲試,然而盲目服用保健品存在身體器官代謝功能紊亂的風險,當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時,還是需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醫。

    酸梅湯好喝要適量,養生不能盲目跟風。面對一撥又一波不同的養生流行方式,一方面,需要理性面對;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保持情緒樂觀,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健康生活。

    信網評論員 劉文賢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9/22 15:23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劉文賢
    · 責編 ·
    陳燭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