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 留住城市記憶延續歷史文脈 青島發布重磅規劃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人們對青島的印象。當下,青島正加速邁向“國際化大都市”,歷史文化在展示城市形象、傳遞城市精神等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10月9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從歷史城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保護、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等方面,系統全面闡述了青島市域文化遺產保護的范圍、要求、措施等內容,是指導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路線圖”。

    青島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圖。

    盤點歷史文化保護對象 明確范圍要求

    提起青島,或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啤酒節、海鮮和大海,其實青島還是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山路見證青島發展歷程、德式建筑鐫刻著深深的時光痕跡、草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歷史、天柱山石刻以精妙絕倫的魏碑書法揚名天下……這些獨特的自然地貌和歷史文化,承載著老一輩青島人的記憶,構成了獨具一格的城市特色。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青島是1994年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在中國早期全面實踐的代表地之一。隨著城市進程的演進,青島不斷強化設計賦能,持續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工作。

    新版《規劃》將青島7區3市全部納入規劃范圍,實現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系統提煉青島名城具有的重大歷史文化價值,保護青島市域“一核五線五片多點”的歷史文化格局和“山-水-灣”一體的自然格局。

    其中“一核”是指保護以青島歷史城區為主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核心區;“五線”是指大沽河等五條歷史文化線路及其串聯的沿線相關遺存;“五片”是指嶗山等五片歷史文化富集片區;此外,還要保護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古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山脈、水系、灣群構成的自然基底環境;風景名勝等自然景觀要素;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渡槽、梯田、農林景觀等等農業文化遺產。

    青島歷史城區擁有山、城、海融為一體的整體格局,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核心區。(來源:信網)

    歷史城區保護為核心 老街里再聚煙火氣

    歷史城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見證了青島百年發展變遷,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核心區。新版《規劃》針對歷史城區的山體和綠地、濱海波線和島嶼、歷史街巷和道路格局風貌等方面保護作出詳細闡述,凸顯山、城、海融為一體的整體格局。

    事實上,青島一直以來注重保護歷史城區。2022年3月,青島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主要內容之一。隨著“上街里·逛春天”旅游藝術季等活動的開展,沉寂多年的中山路再度人流如織;多個時尚業態和品牌項目的導入,讓百年大鮑島強勢歸來;通過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青島最大的里院建筑群濰縣路19號“修舊如舊”,喚起不同時代青島人集體記憶……此外,青島正有序推進創建5A景區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更好地實現城市文脈傳承。

    八大關區域為青島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每當秋季來臨,居庸關路便成了滿地金黃的“銀杏街”,吸引市民游客打卡。(來源:信網)

    以人民為中心 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針對不同征收程度的歷史文化街區,《規劃》進行了分類利用與實施引導,處處體現人民為中心的內涵。

    例如,《規劃》中提到,對于黃臺路、陽信路、信號山街區北部等部分區域征收的歷史文化街區,應結合街區內居民需求,以完善社區功能為目標,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相結合,將征收的建筑優先用于滿足周邊居民生活的文化、生活、商業服務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規劃》中提到,對于八關山等尚未啟動征收的歷史文化街區,不再繼續采用大規模遷出居民的模式,以“抽戶”方式適當疏解人口,在保留一定數量原住民的同時增加戶均居住面積和院落公共空間,提高生活品質。近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呂恒良做客網談節目時,這一規劃受到不少網友關注,據了解,青島尚未研究具體實施方法和細則。

    人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靈魂,也是滋養傳統民風市井的土壤。保護歷史文化不應僅局限于對整體建筑,而應最大限度保護街道、街景等相關歷史環境要素,展現市域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原住民的歷史文化街區,才有鮮活生動的“煙火氣”。

    青島紡織博物館記錄著青島百年紡織工業發展歷程。(來源:信網)

    活化利用工業遺產 講好新時代新故事

    工業遺產是城市和工業建設的記錄見證,也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特色要素保護方面,《規劃》提出,保護在青島近現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38處工業遺產。

    啤酒文化是青島蜚聲中外的城市特色之一。位于青島市北區登州路上的青島啤酒博物館由老廠房、老設備改造而成,在此人們可以通過圖文資料、全息影像、互動視頻,了解一段中國啤酒百年工業發展史。此外,博物館還通過推出沉浸式劇游等,讓“文物活起來”,呈現出兼具歷史和現代、文化和時尚的博物館新形態。

    發端于1902年的青島紡織業,是青島的“母親工業”。如今的紡織谷是在國棉五廠的舊址上建成的,園區內大部分建筑都是日占時期所建,基本保留了最初的外貌和肌理,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通過對老建筑的活化利用,老廠房變身青島紡織博物館,記錄著青島百年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由網紅打卡地成為城市時尚文旅的新名片。

    未來,期待青島本土歷史文化在賡續城市文脈的同時,也能在新時代煥發新魅力,助力青島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

    信網評論員 戴慧慧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0/13 11:03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戴慧慧
    · 責編 ·
    趙曉珊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