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6日訊 2023年,青島市應急局嚴格履行“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緊緊圍繞城市發展和群眾期盼,全力防風險、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青島高質量發展。
緊盯風險除隱患,當好城市安全“看門人”
市應急局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風險就是災害”的理念,堅持關口前移,從源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一是擰緊城市風險“安全閥”。建成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接入視頻監控15.5萬路、感知終端1.6萬臺,融合燃氣、熱力、供水綜合管廊等23個系統176項數據,動態監測處置重點領域安全風險,全年偵測處置燃氣泄漏、供水管網壓力不足等各類報警45萬次。11月20日,平臺監測發現福州南路華普大廈停車場熱力井溫度異常,第一時間調度人員現場勘查,檢測結果為熱力管線泄漏,有效避免次生衍生災害發生,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進行專題報道。
二是織密災害風險“防護網”。完成全市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于水旱災害防御、森林火災防控等38個項目,整治各類災害風險1022處,有力解決災害風險“底數不清、措施不全”的問題。有效應對臺風“杜蘇芮”影響和8輪強降雨過程,未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險情。全市5個林區、198個重要山體全部建立火災撲救方案,“一區一策、一山一案”,因地制宜、精準防控,實現2022-2023年度森林防火期“零火災”。
三是筑牢問題隱患“防火墻”。開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以及違規施工、高處墜落、有限空間作業、倉儲物流消防安全等“12個專項整治”,檢查企業22.1萬家次,整改隱患17.3萬項。大力推行安全生產舉報公告牌和“吹哨人”制度,全年受理群眾舉報1322件,發放獎勵金48.86萬元,及時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隱患。
助企優商促發展,當好企業發展“貼心人”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對于企業來說,只有確保安全,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市應急局堅持優服務和嚴監管同落實、同推進,在全力以赴保安全的同時,盡最大努力方便和服務企業。
一是在教育培訓上出實招。在200家企業選拔培養1400名安全內訓師,為企業“量身定制”安全培訓。組織25萬人次參加“大學習、大培訓、大考試”,完成“三項崗位”人員培訓考核8.1萬人次。邀請安全專家、法律顧問每周對重點行業企業提供免費培訓和咨詢服務,開展“云上直播”和線下授課189場,超300萬人次收聽收看,企業職工安全意識和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在幫企筑安上用實功。實施“政保雙聯”(政府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事故預防聯動機制),推動保險機構為企業提供生產事故專業預防服務,協助3316家企業查改隱患1.82萬項,有效破解企業安全“沒人干、不會干、干不好”的困境。對全市1.3萬家企業實施“紅橙黃藍”四級差異化監管,分類設置執法頻次,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依法嚴查”。
三是在高效審批上求實效。創新推出簡單變更事項“秒批+承諾制”、重點項目“嵌入式”服務、企業申報“三零e辦”(零材料、零跑腿、零干預)等舉措,辦理?;方洜I許可5237項,實現按時辦結率和服務滿意率“兩個100%”。為14個重點項目開通“服務直通車”,提前介入、上門幫辦、全流程幫扶指導,項目手續審批時間縮減50%。
忠誠履職擔使命,當好百姓生活“守夜人”
應急管理工作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嚴峻考驗。市應急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己任,全力筑牢城市安全“最后一道防線”。
一是急難險重沖鋒在前。市應急指揮中心365天在崗、24小時值守,一年來協調應對各類突發事件142起,其中緊急敏感事件19起,全部及時妥善處置,夜深人靜時護城市安寧。403支2.5萬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全年無休枕戈待旦,全體消防指戰員,赴湯蹈火聞令而動,全年完成各類搶險救援任務1642次、社會救助3026次,最美逆行彰顯應急擔當。
二是基礎保障有力支撐。全市建成145處應急救援直升機起降點、56處基層應急救援站、41處沿海救生驛站,“海陸空”全方位立體化應急救援力量初具規模。建成綜合減災示范社區463個(其中國家級138個、省級102個、市級223個),創建率位居全省第一。連續三年為市民投保災害民生保險6800萬元,平均賠付率170.43%,定向紓困、精準救助,解百姓燃眉之急。
三是公眾意識大幅提升。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組建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宣講團,開展宣講189場次。舉辦第二屆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網絡競答,17.23萬人參與,網絡點擊量超過1020萬次。建成3處大型應急安全體驗場館,每年有超10萬名中小學生進館研學地震防御、火災逃生等知識。微信、抖音等平臺科普受眾面超過62萬人,“我要安全 安全有我”的氛圍日益濃厚。(信網記者)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