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11日訊 2023年,青島市財政局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力做好“穩、保、促、優”四方面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全力穩經濟,打出政策“組合拳”
稅費支持為企業“減負擔”。落實落細國家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降退緩稅費超300億元,“真金白銀”為企業輸血減負。
政策扶持為產業“增動能”。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個園區每年投入1億元。出臺“以商招商”及社會化招商等支持政策,推動優質項目招引和補鏈強鏈。
財金聯動為市場“添活力”。舉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打造超1400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矩陣,圍繞24條重點產業鏈參股設立139支基金,投資青島項目480個,支持17家企業上市,100余家企業獲評獨角獸、隱形冠軍、瞪羚等。
全力保民生,筑牢群眾“幸福線”
民生支出占比提高。把可用資金優先用于兌現民生政策,前11個月全市民生支出1139億元,占比73.4%,較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下沉財力保障基層穩定。1-11月,下達區(市)轉移支付282億元,同比增長14.7%,重點向財力相對薄弱區(市)傾斜,助力基層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
支持高質量就業。創設5萬多個公益性崗位安置困難群眾,實施就業社保補貼、技能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惠及20.9萬人次。1-11月,全市新增就業超35萬人,增量、總量均居全省第一。
民生實事落地見效。統籌26億元支持辦好16件市辦實事,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5處,建設養老服務站600處。支持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建成50所、新開工30所,改造農村薄弱幼兒園70所。支持473個老舊小區改造,13.7萬戶居民受益。
民生政策擴圍提標。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每人每年分別提高400元、600元;新增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財政補助,每人每年3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30元、5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0元、43元。
全力促發展,打好戰略“攻堅戰”
支持城市更新建設,讓城市更宜居。統籌資金476億元,支持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重慶路高架、唐山路打通等重點民生項目建設,讓城市“血脈”更通暢。
支持推進鄉村振興,讓鄉村更美好。發放耕地保護和種糧補貼4.8億元,支持建設7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我市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實現“三增”。統籌9.9億元,支持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齊魯樣板示范區等平臺,推動鄉村產業、生態融合發展。
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國之大者”。統籌9.5億元,支持 “沃土”“海創”等計劃實施,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680家。首創碩果金、場景金、種子金等“撥改投”模式,以2億元財政資金撬動5倍社會資本,護航科創企業成長。
全力優環境,做好企業“勤務員”
梳理發布政策匯編,讓政策查詢“一目了然”。梳理匯編并向社會發布國家、省、市現行稅費支持、產業扶持、招商引資等5個領域374項政策措施,讓企業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升級青島政策通平臺,讓惠企政策“一口兌現”。會同有關部門梳理市級惠企政策項目清單264項,全部納入青島政策通平臺辦理,設立“免申即享”專區,實現“企業不申報、資金及時到”。
打造非稅收繳平臺,讓市民繳費“一網通辦”。建設全流程電子化非稅收繳管理平臺,實現“辦事繳費”一體化,繳費取票時間總體壓縮90%以上,推動政務服務“一次辦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在新的一年里,青島市財政局將繼續把保障民生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選項,把惠企助企作為財政政策的發力方向,加強資源統籌,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民生、辦大事,努力把納稅人的錢花到刀刃上、花出好成效。(信網記者)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