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12日訊 今年以來,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聚焦基礎設施項目攻堅,不斷提升交通出行服務品質,全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韌性的城市綜合交通服務體系。
公路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雙向8車道的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工程完工通車,明董高速、G204大沽河橋梁項目年內主線建成通車,省道311黃張路(膠州黃島界至芝鐵線段)改建工程、李村河互通立交G匝道拓寬改造工程、20個普通國省道大中修項目(約310公里)完工通車。連接膠州與西海岸的兩座跨洋河橋等項目加快推進,力爭年內開工。完成180公里普通國省道大中修和200公里農村公路新建改建任務,基本實現村內通戶道路硬化“戶戶通”。
鐵路樞紐建設全面提速
青島境內現有鐵路12條、運營里程666公里,其中高鐵228公里,形成“一弧六射”高快速鐵路網和由青島站、青島北站、紅島站、青島西站構成的“三主一輔”客運樞紐布局。濰煙高鐵完成全線鋪軌,明年具備通車條件。濰宿高鐵(京滬二線)青島連接線將按照省統一安排近期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大幅縮短青島南下長三角的時空距離。加速推進濟青高鐵公交化,加密青島與北京間的高鐵列車。
貨運樞紐建設穩步推進
國內、國際客貨運航線分別恢復至210條、31條,與109個國內城市和23個國際、地區通航,新開拉薩、沙市、鄂州、宜昌等13個航點,二季度以來國內架次數超過疫情前水平,客運單日最高突破8.42萬人次,刷新膠東機場新紀錄。港口新增沿黃流域內陸港7個、海鐵聯運線路4條、國際集裝箱航線10條,總數分別達39個、74條、223條,完成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居全國第四位,完成集裝箱海鐵聯運187.8萬標準箱,保持全國沿海港口首位。上合多式聯運中心新增中歐班列線路1條,國際國內線路總數達31條,通達“一帶一路”、上合組織23個國家、54個城市,中歐班列(齊魯號)全年預計開行850列。
公共交通服務優化提升
全市共有公交線路923條,運營線路總長度2萬余公里,共開通地鐵運營線路7條,線網全長318公里,今年優化調整公交線路72條,公交站點267處,實現機場、鐵路、商圈等重要樞紐全覆蓋。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項目竣工,瑞昌路公交停車場開工,300輛新能源公交車更新換代,實現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一卡通”。開通平度——青醫附院等6條“就醫直通車”、青島——沂水等4條定制客運線路(總數達36條)及全市首條機場至景區(藏馬山)旅游專線。建成巡游出租車95128電召平臺,注冊巡游車超過2000輛,為老年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約車服務。深化ETC智慧停車城市試點,新增ETC停車場50個、總數超200個,市內主要景區周邊實現路側停車ETC收費、覆蓋車位5萬個。全市71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實現數字人民幣支付。
政務便民服務提質增效
持續提升114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效率,服務窗口延伸至50處道路運輸便民服務站,為全市20余萬輛客貨營運車輛提供一站式年審服務。全市135家駕校全面推行“先培后付、計時支付”模式,退費投訴同比下降95%。推進政務服務集成化審批模式改革,港口經營許可、道路貨運審批時間大幅壓縮,12項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辦結率、成功率全省第一。推出“移動式案件辦理”模式,覆蓋14對高速公路服務區、71個收費站。出臺交通運輸“穩中向好、進中提質”55條政策措施和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改革事項清單50條,落實航運、航空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兌現客貨運航線補貼。落實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政策,助力800余家中小企業融資30億元。規范網絡貨運新業態發展,通過44家網絡貨運平臺整合社會車輛30萬輛,運單規模突破180萬單。
新的一年,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真抓實干、攻堅突破,扎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全力改善市民出行環境,當好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開路先鋒。(信網記者)
今年以來,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聚焦基礎設施項目攻堅,不斷提升交通出行服務品質,全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韌性的城市綜合交通服務體系。
大家愛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