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20日訊(記者 趙彥閱)“聽那叮鈴鈴的下課鈴聲送來十分鐘,來吧,來吧,來吧,大家都來活動活動,讓我們那握筆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讓快活的叫喊沖出喉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首名為《哦,十分鐘》的歌曲是青少年時代的溫暖記憶。趁著課間十分鐘活動活動,拍拍球唱唱歌,扔扔沙包鬧一鬧,或是“讓疲勞的眼睛看一看藍天,讓緊張的大腦吹進清風”,是一件富有動感的事情。課間時,歡歌笑語充滿走廊,運動聲音填滿操場,本就該成為校園常態。然而,在一些學校,課間十分鐘正在“消失”,一時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有學生稱:“課間時間10分鐘,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有家長表示:課間十分鐘變得“靜悄悄”,孩子們只有喝水、上廁所才被允許離開教室。也有老師發布視頻吐槽“課間圈養”現象越發嚴重,“七成學生課間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鐘的大課間,校園里也空空蕩蕩。”還有網友透露:“我們這里,課間不讓在外面玩兒,太禁錮孩子了吧,天天關在教室里面。”
如此情景,不由得讓人發問:孩子們的課間十分鐘去哪了?
被“圈養”的十分鐘里孩子損失了什么
事實上,早在2021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規定,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教育部辦公廳還曾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的要求很具體: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
一旦把孩子“圈養”在教室里,課間十分鐘就失去了設置意義,也違背了相關規定。在被“圈養”的課間十分鐘里,孩子們都損失了什么?
身體健康。正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彈簧如果長時間繃得太緊,就容易失去彈性、喪失活力。正處于生長發育中的孩子需要奔跑跳躍,需要放松雙眼,需要陽光雨露。自由支配的課間十分鐘既可以放松身心、保護視力,又能夠聯絡友誼、培養交際能力,還有助于恢復注意力、提升下一節課的學習效果。而囿于教室、教學樓中,培養出來的往往是溫室花朵,是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鏡”“過敏娃”。
課堂效率。“下課鈴怎么還不響”“老師千萬不要拖堂”……對不少學生來說,這是課堂上最后幾分鐘的“難熬”心態。一節課四十分鐘,課間的十分鐘如果被“銜接”了,那么連著兩節課外加一個課間時間就要九十分鐘,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未成年人安靜規矩地坐上一個半小時,還要求注意力集中,外加動腦做筆記和發言,確實是一場“硬戰”。玩鬧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緊張課程之余,讓孩子輕松自在幾個“十分鐘”,才能更好地專注于課上的“四十分鐘”。
童年樂趣。課間十分鐘既短暫又珍貴,過去的“課間十分鐘”,孩子們可以到操場踢毽子、跳皮筋、打籃球、和同學聊天、結伴去小賣部……五彩繽紛、喧嚷活潑的一個個“十分鐘”,組成了許多人難忘的校園生活。充滿趣味的課間十分鐘不僅有助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也在孩子們社會化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從早到晚面對講臺、課桌,那充滿童趣的課間10分鐘就將變得十分乏味。
課間十分鐘究竟為何“隱身”
下課鈴響了,本該熱鬧的學校操場卻靜悄悄的,本該是孩子放松身心的課間十分鐘,究竟是為何“隱身”了?
是因噎廢食也是“一刀切”。課間十分鐘逐漸“消失”,并不難找到答案:老師怕出事、學校怕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孩子“禁閉”在教室里最省事。課間十分鐘,學生出現磕磕碰碰的情況是難免的,但在這個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如果家長不能理性對待問題、教育管理單位的職能缺失、社會輿論無法公平評說,學校也便很難獨自面對系列問題及相關重壓。在這種背景中,有的學校干脆放棄這十分鐘的自由,以防無法避免的沖突發生,一刀切的禁止孩子課間玩耍。一到下課鈴響,就嚴陣以待,有的學校甚至安排班主任“盯班”,不能空崗。
是“分秒必爭”也是教育功利。 有人認為:“取消課間活動問題不大,節省出來的時間還能多看幾頁書、多做幾道題”。對不少老師和家長而言,“分分必爭”,在他們眼里,孩子要在分數上“爭先恐后”,就要在時間上“爭分奪秒”。這種觀念,本質上還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現??山逃纫⒅亻_發智力、培育人才,也不能忽視發展身心、完善人格。“欲速則不達”,寄希望于靠課間十分鐘來提高成績,恐怕只會南轅北轍,最終適得其反。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改變課間“圈養”現象,體現的是教育理念和責任擔當,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協同提升育人的能力,真正的“一切從孩子出發”。
家校聯通凝聚共識。教師和家長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凝聚其在課間10分鐘價值上的共識。教師應該將課間10分鐘的益處、可能存在的風險、防范措施等向家長進行說明,并傾聽家長困惑,取得家長支持。家長更要勇于承擔子女教育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從兒童的長遠利益出發,支持兒童在課間進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護。
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學生安全是教育事業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最底線要求,可以通過校園安全教育,讓學生認識常見的校園風險,以案例教學、戲劇體驗等形式,變風險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其次,應該建立公平適度的校園安全責任分攤機制。此外,學??赏ㄟ^環境設計防范風險。比如,將動靜游戲活動空間加以區隔,通過調整學習和活動空間的位置、形狀、大小、顏色和設施等,為兒童提供舒適、安全的運動和社交環境。
花樣整活盤活課間十分鐘。課間是孩子釋放天性的好時機,深圳市福田區新沙小學采用AI智慧體育微運動策略,讓運動精準實施,引入的智慧體育設備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多元化的運動項目,學生們站在設備前,就可以與智慧屏幕進行互動,完成多種鍛煉。此外,智慧設備還可以對學生身體情況進行多維度分析,精準監測學生的運動負荷,且支持運動數據分析排名,真正做到孩子有活力,課間有生機。
讓孩子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是大家共同的心聲。無論跳繩還是踢毽子,是玩沙包還是轉呼啦圈,歡聲笑語的課間,是學校靚麗的風景,也一定是家長們心頭的期盼。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