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作物種業優勢特色企業培育的提案
提案人:青島市政協民建界
在國家振興種業的強力政策支持下,我市涌現出一批優勢特色種業企業: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青島華實種苗有限公司分別入選國家農作物破難題陣型企業和補短板陣型企業。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袁策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清原農冠作物科學有限公司3家公司以獨特的產品優勢在國內形成了較高的影響力。然而,上述5家公司的2021年的銷售收入只有3.389億元,尚不足隆平種業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35.03億元)的十分之一。我市在優勢特色企業的培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單一企業體量太小
目前我市九成以上種業企業為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只有3家,且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即便是入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的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和青島華實種苗有限公司,其2021年的銷售收入也僅為4344.99萬元和9000多萬元,單一企業體量太小遠未形成大市場、大企業、大產業的發展模式。
(二)高端育種能力不足
我市多數企業仍然停留在傳統育種階段。除青島清原種子科學有限公司能夠利用分子技術進行育種之外,其他企業均未建立設備完善、運行有效的分子育種實驗室,根本不具備實際意義的高端育種研發能力。
(三)研發投入和高端人才短缺
資金實力不足即難以支撐育種關鍵技術創新。由于我市種企普遍規模偏小、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單純靠種企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的速度太慢,跟不上國內外種業競爭發展需要。在此背景下,企業對高端育種人才缺乏吸引力,高端人才短缺在所難免。
(四)配套用地受限問題突出
現代種業企業對土地的需求面積大、種類多。不僅需要大量的種子繁育基地,還需配套建設辦公場所、室內試驗與檢測中心、加工與倉貯中心等,但目前土地政策在農業設施用地和建設用地方面難以滿足育種企業發展需求,辦公、室內試驗檢測、加工與倉貯等設施用地不足,繁育基地也不夠用,種業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五)政府扶持力度薄弱
目前,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對種業的支持多數集中在大田作物類別,而蔬菜種業方面的扶持力度相對較弱或扶持政策門檻較高,而我市種業恰恰是以蔬菜種業為主,因而很難爭取到上級支持。過去幾年我市對于種業支持的力度十分有限,平均每年財政扶持資金不足千萬元。與我市毗鄰的壽光市,雖然主要也是以蔬菜種業為主,但早在2012年就出臺種業發展扶持政策,每年拿出2億元支持種子種苗產業發展。
二、建議
種子企業是現代種業發展的骨干力量,在種業企業培育方面,相關部門要抓住農作物種業優勢特色企業這個關鍵少數,以點帶面推動我市農作物種業高質量快速發展。為此,建議:
(一)扶優扶強優勢特色企業
全面梳理優勢特色企業,分類拉出重點企業名單,強化具體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一是設立現代種業基金,培育種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整合組建種業集團;二是鼓勵重點企業實施縱向或橫向兼并收購,加快企業規模擴張把企業做大;三是設立“育繁推一體化”示范項目,并優先扶持列入重點企業名單的企業,力爭通過3-5年培育扶持1-2家種子企業上市,培育大型龍頭企業。
(二)著力加強高端育種能力培養
一是政府每年拿出1億元,連續5年實行高強度資金支持。鼓勵高等院?;蜓邪l機構和列入重點企業名單的企業強強聯合,甚至可以是多個高等院?;蜓邪l機構以投標式方式爭取和企業聯合申報研發項目,彌補企業高端育種能力的不足。二是將生物技術育種作為未來種業發展的重要支持方向,圍繞生物技術育種領域開展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重點扶持作物領域內的轉基因、基因編輯研發生物技術攻關項目,推動生物育種領域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
(三)出臺專項政策吸引種業人才來青落戶
積極實施推進人才供給側改革,出臺“種業人才”引進專項政策。對標《深圳市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的若干措施》《廣州市南沙區促進廣州種業小鎮發展扶持辦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引進人才獎勵辦法》等,根據人才學歷、研究水平、工作年限等因素制定全面的支持獎勵政策,打造我市種業“人才高地”。同時支持種業企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技術中心等平臺,招攬海內外育種行業高水平科研人才,為產業的融合發展和人才的科技創新提供平臺,為種業發展集聚原始創新力。
(四)在土地供應上注意向優勢特色種企傾斜
相關部門要充分調研了解育種企業用地需求,制定針對育種企業的供地制度,將重點種業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在建設用地、設施用地等保障上予以傾斜。建議每年給種子企業規劃出100畝以上“工業用地”,為育種企業提供專項土地指標,支持企業新建、擴建育種研發中心,加快新品種創新、上市。
(五)大力提高政府支持力度
抓住國家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的有利時機,促進現有好的政策措施及時落地,營造種業發展良好環境;通過加強與上級農業農村部門溝通聯系,積極爭取種業項目資金支持;強化政府對種業科研項目資金支持的力度與穩定性,同時將種業發展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并加強金融機構對種業發展的信貸投入。
附件二:
關于加大種業企業支持力度推進青島種業振興的提案
提案人:張國棟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國家和各級政府均高度重視種業發展?!?ldquo;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提出支持優勢種業企業進行育種創新?!渡綎|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構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全面增強我省種業創新能力。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青島市發起種業振興攻勢,全面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青島市以青島國際種都建設為重點,打造現代種業發展新高地,緊緊圍繞農作物和畜禽、微生物種業創新發展,構建“一核引領、兩翼齊飛、多點突破、全域協同”的種業發展總體布局。編制《青島市“十四五”現代種業發展規劃》,推進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發布了《青島市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全面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同時出臺了支持現代種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并對種業發展做出詳細部署。多管齊下,全面推動全市種業高質量發展。
以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研發團隊代表的現代種業企業,在新品種研發、示范推廣、產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良好成效。建成以企業為主體的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庫,儲備數量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耐鹽堿水稻新品種研發不斷突破,耐鹽級別不斷提升,耐鹽標準從3‰鹽度條件提升到8‰;在農業部委托下,牽頭組建了國家耐鹽堿水稻品種區試協作組,到2021年底,8個耐鹽堿水稻品種通過國審;耐鹽堿水稻在全國不同類型鹽堿地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
青島市種業振興已經形成良好的基礎,但也該看到,青島市種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生物育種重點聚焦蔬菜、花卉、苗木,對糧食關注度和資源傾斜度偏弱;耐鹽堿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品種研發投入較高、新品種上市前企業墊資金額大,市場拓展能力不足等。為彌補以上不足,特提出以下建議。
二、發展建議
基于青島市種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建議從優質耐逆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青島南繁基地建設及培育現代種業上市企業等方面聚焦發力,助力青島種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一)建議建設優質耐逆作物種質資源庫,健全青島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山東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5年)》提出,到2035年,特色優異資源的創新利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設并完善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區、圃、基地)300個,實現資源保存總量15萬份。
目前青島在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領域力量相對薄弱,建議建設市級的優質耐逆作物種質資源庫,以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已有的水稻種質資源庫為基礎,進行升級改建,擴大種質資源范圍,優化基礎技術配套,提升保護能力。同時納入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范疇,進行統一管理,給予國家政策傾斜和資金補貼。
(二)建議建設青島南繁基地,夯實青島種業發展基礎
南繁基地位于海南三亞,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孵化器”、新品種選育的“加速器”、保障農業生產用種的“調節庫”和種子質量天然的“鑒定室”。全國29個省區市、700多家單位及種業上市公司均在此設置有基地。建議在南繁基地設立青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服務青島種業科研。一方面,為青島種業企業提供科研育種的基礎條件,幫助縮短育種周期,提升新品種研發速度;另一方面,幫助青島種業企業充分利用企業資金和人力資源,從而帶動青島種業的快速發展。
(三)建議鏈接金融力量,幫助本土企業擴大種業市場
新品種從投入研發到通過審定推向市場至少需要5-8年的時間,因此品種研發科研難度大、資金投入大、利潤回收期長一直是企業所面臨的痛點。而且獲得審定的品種在投入市場和進行市場擴張的過程中,企業仍要大量墊資進行品種的布點示范、繁種、預售等。如此大量前置資金的投入對于企業來說壓力巨大,因此資金鏈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了企業市場擴張的速度和進度。建議各級政府繼續鏈接金融,鼓勵各類金融投入種業,發展種業供應鏈金融、完善種業產業鏈金融服務。圍繞有潛力的龍頭種業企業進行布局,配置資金鏈,支持以龍頭種業企業為核心建立種業全產業鏈,推動龍頭企業迅速擴大市場。采取投貸聯動等多種方式,積極融入政策性金融資金支持種業發展,推動種業由分散型發展轉向集約化發展,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培育有潛力的現代種業企業上市,推動青島種業迎來高質量爆發階段,打贏國產種業翻身仗。
希望青島市高瞻遠矚,結合目前耐鹽堿水稻在全國取得的影響力和優勢,添薪加柴,全面提升全市主糧作物育種水平和影響力,打響青島種子品牌,貢獻青島力量。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