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商業網點建設讓青島更具煙火氣的提案
提案人:徐煒
商業網點是指一個區域內零售、批發、餐飲、生活服務、娛樂、物流、配送、倉儲等各類企業經營場所和設施的綜合。作為最普遍、最貼近民生的公共設施,商業網點在進一步優化商業空間結構、補齊商業服務短板,改善消費環境品質、惠及廣大市民生活、創新商業發展模式、推動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它不僅是商品流通的有效載體,更是城市繁榮程度的直接體現。
近年來,青島不斷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但青島市商業網點發展卻呈現出網點布設不足、承載就業人口較低、煙火氣不足等短板,影響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體驗。
一是商業網點布設不均衡。目前,青島市城區商業網點的布局模式,基本屬于以傳統的繁華區或商業街為中心向外輻射,即同心圓向外擴張的模式。許多大中型零售網點的選址布局不合理,商業旺角網點過度集中,如市南區東部香港路周邊集中了麥凱樂、佳世客、家樂福等大賣場,嶗山區金家嶺則集中了利達、金獅、金鼎等,市北、李滄則多集中在臺東步行街、李滄萬達廣場等。隨著疫情形勢不斷變化,在后疫情時代,人們對于消費的便利度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一趨勢,城市的商業網點布局必須要有新的思路,確立新的理念,構建新的模式。
二是網點服務便利度不夠。便利店做為實體零售領域快速增長的行業之一,麻雀雖小,卻是衡量城市便利程度和服務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晴雨表。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青島排名第27位,飽和度為8535人/店。而2019年青島市這一發展指數尚排名第19位,時隔4年下降8個位次,不僅與一些南方城市無法比擬,即使與一些北方城市相比也差距較大,這顯然與青島市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不符。以位居第三的太原市為例,當地的便利店數量甚至比城市里公交站還多。除了生活必需品和即食食品,消費者可以買到首飾、鮮花、家電等等,店里還會提供打印傳真、熱飯、借傘、生活繳費(電力、煤氣、熱力、有線、自來水)、收發快遞等服務。在這方面,青島市還有諸多短板。
三是本土連鎖巨頭缺乏。青島的連鎖便利店大體上可分為4類,本土店、日系店、大型商超迷你店、電商線下實體店。在“2021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上,青島僅有4家本土便利商上榜,且排名靠后。其中,友客位居第46位,可好排名第49位,優同第65位,利群便利第76位。即使是本地市場份額第一的友客便利店,目前在青島也僅擁有門店500余家。這與太原市“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的獨特風景線差距明顯,兩家太原市本土巨頭雙雙躋身全國前二十強,唐久位居第14,門店數達2165家;金虎則以1550家門店位列第19。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對于后疫情時代,推動青島市經濟社會加快復蘇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根據《青島市商業網點專項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青島將在2035年建設成為享譽世界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