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23日訊(記者 趙彥閱)過去的一年,市北區交出了一張高質量發展的可喜成績單,圍繞擴大內需、招商引資、城市更新、服務升級、民生保障“五大戰場”,市北城區樣貌日益更新,重大項目持續落地生根,“2+6”特色產業和城市更新項目落地見效。站在2024年的新起點上,市北區直面老城區轉型,將產業提質擺到“C位”,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錨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的新目標,奮力書寫老城區轉型之路的新篇章。
打好產業提質“組合拳” 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市北區是青島城市發展的歷史原點,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產業基礎良好,在吸引新興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人才進駐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正如曾贊榮書記在市北區調研時所言,要積極探索老城區轉型發展新路子,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總部經濟、數字經濟,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市北區也立足自身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2024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打好產業提質‘組合拳’,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明確為今年五項重點工作之首,以一個方向明確、路徑明晰、特色明顯的姿態,為自身發展開辟新空間。為此,市北區提出堅持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三鏈齊抓”,做強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
以更大力度支持鏈主企業及產業鏈發展,爭取全年引進培育總部類企業5家以上、引進金融企業機構30家以上;以“2+6”特色產業為核心開展精準招商,加快儲備一批示范引領、強強聯合、補鏈配套的產業大項目;加快落地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孵化基地,并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0家;堅持以“北尚英才”為統領的人才政策體系,探索構建“一節、一賽、一會、一園”人才創新創業格局,縱深推進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青年人才首選城區建設,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打好產業提質這套組合拳,將為市北區探索老城區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帶來更多可能。
深耕城市更新主戰場 推動城區品質升級
市北區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風貌建筑,也是青島近代產業興起的沃土。在過去的一年里,市北區的歷史城區已經實現華麗蛻變,值得一提的便是大鮑島文化旅游休閑街區作為山東省青島市的代表街區成功獲評。在此基礎上,市北區也提出將持續優化大鮑島街區業態布局,推出5家精品民宿,落位一批品牌主力店,街區整體開業率達到80%以上。
為了激發老城區的復興活力,讓城區更加智慧、宜居,推動城區品質升級,在居住環境改善方面,市北區在去年高效完成河西、鹽灘2200余戶搬遷,實現城中村歷史性清零的成績之上,今年提出將高標準建設鄭州路片區、鹽灘、河西、河崖、大水清溝村等安置房,做好城中村清零的后半步。
低效片區的盤活利用將為城區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今年市北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原老企業搬遷區域既是今年市北區城市更新的主攻點,更是未來產業騰飛的新高地。以報告中提到的青島濱海國際中心項目為例,其致力于打造總部經濟聚集地,在推進高水平建設同時,做好配套設施建設,不僅將實現對于低效用地的盤活,帶動后海發展起勢,更有助于提升市北區對總部企業的吸引力。
發力社會治理提升年 打響城市管理“提升戰”
2024年是市北區標定的“社會治理提升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市北區直面自身發展存在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還不夠高等短板做出了“持續用心用力推動解決”的表態,將以更加務實的行動回應百姓關切,同時也對領導干部提出更高要求,通過練就干事擔當“鐵肩膀”,鍛造高效履職的過硬能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市北區將重點圍繞管理見長效、潔凈提標準、秩序嚴規范、形象大改觀“四個目標”,創新機制打法,重拳清臟治亂,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提質增效;在老舊小區管理上,市北區將加快“大物管”模式實踐推廣,力爭覆蓋全區80%以上開放式老舊小區,讓老小區從“沒人管、管不住”到“有人管、管得好”。為做好養老工作,讓老人老有所依,市北區提出將升級36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擴大老年助餐服務覆蓋面,免費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查體不少于10萬人。
發展的藍圖已繪就,余下的便是“干”字當頭。當前,青島正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市北作為青島主城核心區,也面臨著城市蛻變的時代契機,期待市北區努力走出一條老城區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信網·信號新聞]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