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博眼球、蹭熱度 勿讓無厘頭的謠言隨萬物“復蘇”

    進入4月,春意盎然,而與萬物一起“復蘇”的還有各種謠言。青島市網上辟謠平臺監測發現,相比3月,青島各領域各類謠言顯著增加,其中類似“一小學有學生體育課猝死”等謠言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其誤導群眾的認知,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統計青島近期辟謠案例,社會事件類謠言較多,其中不乏刺激性、極端性謠言。譬如“城陽發生多起砍人搶劫事件”“停車堵路的糾紛變成‘捅死人’”等。這些無中生有的謠言,不僅故意制造恐慌,撩撥公眾情緒,更是對互聯網秩序造成破壞。尤其是造謠“小學生體育課猝死”的謠言,幾乎是一年改編一個版本在傳播,可見謠言“去根兒”之難。

    這些網絡謠言還喜歡蹭民生、社會熱點話題,達到販賣焦慮目的。像造謠“海信死人了” ,實為在海信產業園實習生嫌工作勞累,編造不實信息以發泄不滿情緒;為博取流量獲得利益,膠州一男子竟發布虛假視頻謊稱某地起火,造成不良影響……這些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是網絡謠言頻發的“重災區”。這些謠言以"割韭菜"為趣,常常被說得“有鼻子有眼”,還在虛假事實中穿插一些屬實的細節,頗具迷惑性。一旦輕聽輕信,很容易墮入精心設計的流量圈套。

    當下,人工智能、視頻合成等技術發展迅速,“有圖有真相”的傳統時代早已被顛覆。博眼球的網紅通過擺拍視頻賺取流量,“心懷不軌”的人動動手指就可以一鍵生成虛假信息……這不僅降低了造謠的門檻和成本,也增加了管控難度。最典型的是近期“秦朗巴黎丟作業”事件,出現了局中局的套圈式謠言。從前是“特大新聞”等大字幕,如今更多的是“移花接木”“斷章取義”“吊人胃口”的謠言,讓人更加難分辨。

    互聯網時代,每個普通的網民都是信息傳播的節點。網絡謠言往往利用人們的恐懼、憤怒或好奇心,以情緒化的方式制造矛盾和對立沖突,操縱受眾的情感和立場,極易在社交媒體上擴散引發輿情。尤其是春暖花開之際,人的心情容易浮躁,很多網民對于“還未錘死”的信息就急著傳播出去,成為了謠言的“二傳手”,身份從受害者轉變成害人者。

    想要遏制謠言,需要全民參與,一起共治。當看到來源不明、未經證實的信息,應盡力求證,一旦查實為謠言,就向監管部門舉報;發現家人朋友轉發謠言時,也要及時提醒。讓“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止于你我”。

    想讓真相跑贏網絡謠言,需要有關部門加大處罰力度,網絡平臺加強內容審核,斬斷傳播鏈,更需要網民的“給力”參與。在打擊謠言的路上全社會只要齊心協力,定能攜手共筑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信網評論員 李源菁

    網絡,早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網絡的開放性也使得網絡謠言等網絡亂象屢禁不絕,令人深惡痛絕,嚴重影響良好的網絡生態。毫無來由的一段話、一張截圖、一個視頻,配之以夸張的描述、聳動的標題,往往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流量,引發大量關注。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守住底線,不造謠,不傳謠,并積極抵制謠言,就能共建風清氣正精神家園。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4/23 19:19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李源菁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