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牽頭制定的《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發布實施,該方案旨在充分利用青島市的海洋特色資源和算力、數據、應用場景等優勢,加快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發展。7月2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就該《實施方案》進行解讀,提出五大行動15項重點任務,青島搶占海洋人工智能新一輪制高點。
今年,人工智能(AI)再度成為“熱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青島本土的科研單位也有最新的人工智能成果,由青島國實科技集團開發的“問海”大模型通過融合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和海洋動力學理論,以全球海洋再分析數據集作為訓練數據,結合窗口注意力機制算法,顯式嵌入了大氣對海洋的驅動作用、地形對海洋的約束作用以及海水運動的緩變特性,相較于數值預報模型在計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極大地節省了計算時間和能源消耗。
青島具備發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良好條件和突出優勢,當前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目前,青島已圍繞海洋氣象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智慧港口建設、海洋藥物篩選與研發、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海洋智能裝備制造、海洋信息智能感知、海洋水下自主無人系統研發、深遠海養殖、海洋文旅等垂直領域,梳理出近百個應用場景。接下來,青島要做的就是逐步開發和開放更多應用場景,承接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
青島在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的應用場景、前景已經得到了驗證。近年來,青島借助超算,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篩選、智能藥物設計等手段,從海量的海洋生物資源中尋找具有藥用價值的化合物,快速、高效篩選出了抗癌藥物BG136和抗乙肝病毒藥物LY102,大大加快了海洋藥物研發進程。
不僅僅是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例如在海洋漁業方面,可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漁業生物等相關數據,更準確地評估漁業資源的健康狀況,并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和管理策略;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海洋裝備的控制水平,包括船舶動力定位智能化、水下姿態控制智能化、水下導航智能化等;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方面,可以通過智能算法優化海水淡化過程中的膜分離技術,設計出具有高效脫鹽性能的膜,提高分離和脫鹽的效率,使海水淡化更加經濟高效;在海洋交通運輸產業方面,可應用于智能引航、船舶調度、航道維護、安全管理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打造智慧港口。
信網評論員 陸云琦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