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進展情況。會上提到,針對安全問題多發的電動車停放亂象,青島加快推動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累計清理違規停放車輛9008輛次,為1.3萬部電梯加裝電動車阻止系統,設置電動車充電端口15.6萬處,電動車“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在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中,由違規停放和充電引發的案例并不少見。數據顯示,電動自行車火災致人員傷亡的,九成以上是因為停放在樓道、室內等位置。如何將電動自行車擋在樓外,是街道社區、物業等需要思考的問題?,F實情況是,單憑公告、勸阻以及業主自覺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近年來,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止系統在全國不斷推廣,成為規避電梯事故的重要手段。
為了生命財產安全,市民對設置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梯系統和充電設施普遍表示支持理解,但因加裝該系統可能涉及對電梯的改造或修理施工,同樣存在一定隱患,這背后的風險管控也需格外重視。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電梯加裝電動自行車阻止系統有多種方案,其施工類型嚴格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調整〈電梯施工類別劃分表〉的通知》(國市監特設函〔2019〕64號)劃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五條規定,對電梯加裝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止系統屬于電梯改造、修理行為的,督促從事電梯改造、修理的施工單位辦理施工告知和監督檢驗,經監督檢驗合格后(涉及改造的還需要辦理變更登記)方可投入使用。
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充分履行查處職能,針對安裝電動車智能阻止系統可能涉及的電梯改造或修理問題,執法人員重點對電梯控制線路是否改變、施工計劃是否告知居民、改造后電梯是否取得監督檢驗合格報告等進行檢查,同時對電梯使用單位如何做好電梯監督檢驗進行指導,確保電梯合法合規加裝電動車智能阻止系統。
保障居民安全乘梯,法律法規是準繩,科技亦能助一臂之力。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止系統能夠通過電梯里的攝像頭和承重感應器智能識別電動自行車,防止其進入電梯。那么,電動車阻截率真的能達到100%嗎?會不會存在一定的誤判概率?恐怕還要打個問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相關產業還需深入一線調研用戶使用反饋,總結智能產品的弊端,通過技術革新提質增效,科技覆蓋對居民的幸福感和認同感才能得到顯著加強。
誠然,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不應只被攔在“樓外”,更應被擋在“市場外”。今年7月,青島召開全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動員部署暨專班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一件事、全鏈條”解決好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難題。加強生產和銷售端源頭管控,有關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以“零容忍”姿態斬斷非法生產銷售網絡鏈條。
全鏈條整治生產、充電、停放等突出問題,青島給電動自行車安全“加碼”再“加碼”。
信網評論員 秦璐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