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按照“提得準、議得透、辦得實”工作導向,青島市政協提案工作辦公室聯合信網傳媒推出“優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劃,以文字和圖片記錄優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典型引路,倡導廣大政協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關注民生聚焦發展,提出更多地精品提案,讓資政建言成果真正轉化成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舉措,助推青島經濟社會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加速謀劃布局顛覆性技術的未來產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標志。2023年12月14日,山東省發改委提出重點支持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發展,青島占據了其中4席。為此,在青島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青島市政協委員、樂通資本集團董事長鄒晨陽提出了搶抓機遇戰略聚焦,大力發展具有青島特色的未來產業的提案。
青島發展特色未來產業的整體氛圍有待提升
鄒晨陽委員長期從事風險投資和科創服務工作,科技投資是她的主業。在這個領域里,她目睹了青島乃至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打造重點產業鏈,除了發展未來產業的整體氛圍有待提升以外,她認為產業同質化的問題也正在日益凸顯。“青島的未來產業發展應更加注重差異化,尤其需要前瞻性地布局一些未來可能引領經濟增長的新領域。”
鄒晨陽認為,在上海、深圳等16個城市競相發布26個未來產業政策、產業突飛猛進的背景下,青島作為制造業強市在未來產業發展的整體氛圍有待提升,可以借鑒國際經驗策劃“青島未來科學大獎”,營造濃厚氛圍,搶占大科學時代國家未來產業標桿城市制高點。
“青島需要深刻布局的是一些前瞻性的未來產業,比如細胞與基因治療、基因編輯、空天產業、生物醫藥和海洋經濟等。這些產業與經濟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區別于現有的成熟的傳統產業,能夠為青島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提案源于長期深入調研考察
提案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鄒晨陽長期深入觀察和調研的結果。她經常參與各種項目交流會和路演,發現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如北上廣在項目交流時往往更具前瞻性。同時,青島市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交流團去香港的考察活動也給了她很多啟發。她在香港科技園親眼目睹了納米新材料、空天行業、醫療領域等先進技術和產品,這讓她更加堅定了推動青島未來產業發展的決心。
在一次考察活動中,鄒晨陽參觀了香港的衛星發射基地,了解到北方的一家企業已經在香港成功發射了數百顆商業衛星。這樣的例子讓她深切感受到,青島也需要在未來的科技產業中深耕布局,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鄒晨陽的提案中提出了多個具體建議,包括打造未來產業發展的氛圍、政策配套支持、生態配置以及重點領域的產業合作等。她強調,青島需要有一個整體規劃,把全國各地的優質企業和資源吸引到青島來,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比如,在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青島可以打造成為這個產業的高地,讓人們一想到這個產業就會想到青島。在海洋經濟方面,青島需要聚焦更深層次、更科技化的領域,如遠海經濟、深海設備和海上風電等。
相關部門迅速落實出臺政策舉措
鄒晨陽的提案得到了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青島市發改委采納了提案中的多條建議,并專門出臺了一個關于青島市發展未來產業的政策規劃。這不僅是對提案的肯定,更是對青島未來產業發展的有力推動。
青島市制定了《青島市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成立青島數據資產登記評價中心;19所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通過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近4000人;爭取國家科技部立項支持“基于信息物理系統超大型綜合港口泛在感知與預測技術”項目,支持經費1376萬元;先后出臺2批“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2024年市政府引導基金累計設立參股基金140只以上,總規模超1400億元;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以及績效評價優秀市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獎補。
對于提案的落地成效,鄒晨陽充滿信心。她認為,青島如果能夠凝心聚力來推動這個事情,五年內就會在全國形成引領趨勢,十年內就會有比較好的初步成果展現出來。這份信心來自于她對青島的深入了解和熱愛,也來自于她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刻洞察。文/趙彥閱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
大家愛看